江苏省扬州市土壤志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志记载了江苏省扬州市土壤的面貌,系统地阐明各类土壤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理化性状、肥力特性和生产性能等。
目录
封面
江苏省扬州市土壤志
前言
图片
扬州市行政区图
扬州市地势图
扬州市土壤图
扬州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图
扬州市土壤全氮含量图
扬州市土壤全磷含量图
扬州市土壤钾素含量图
扬州市土壤有效硼含量图
扬州市土壤有效锌含量图
扬州市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里下河
沿江
丘陵
高沙土
黑粘土
二合土
高沙土
黄杂土
乌杂土
勤泥土
淤泥土
湖黄二合土
马肝土
垛田土
黄泥土
厚层草渣土
绘制图件
化验分析
领导动员
野外作业
展览陈列
鉴定验收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第二节气候
第三节地形地貌
一、里下河洼地
二、长江冲积平原
三、低丘缓岗
第四节水文
第五节植被
第六节耕作
第七节农业生产
第二章成土母质和土壤分类
第一节成土母质
第二节土壤分类
第三节土壤命名
第四节土壤层段的划分
第五节土壤分布
第三章土壤性状
第一节水稻土类
一、淹育型水稻土亚类
(一)黄白土属
二、渗育型水稻土
(一)淤泥土属
(二)潮灰土属
(三)潮黄土属
(四)河沙土属
三、潴育型水稻土亚类
(一)马肝土属
(二)黄杂土属
(三)红沙土属
(四)缠脚土属
四、脱潜型水稻土亚类
(一)乌杂土属
(二)乌沙土属
(三)勤泥土属
五、潜育型水稻土亚类
(一)黑粘土属
(二)青泥条土属
六、侧渗型水稻土
(一)板浆白土属
第二节潮土类
一、黄潮土亚类
(一)沙土属
(二)二合土属
(三)淤土属
二、灰潮土亚类
(一)跑沙土属
(二)高沙土属
(三)夹沙土属
(四)夹粘土属
(五)菜园土属
(六)垛田土属
第三节黄棕壤土类
一、粘盘黄棕壤亚类
(一)黄刚土属
二、粗骨黄棕壤亚类
(一)粗骨土属
第四节沼泽土类
一、腐泥沼泽土亚类
(一)草渣土属
第四章土壤肥力
第一节土壤物理性状
一、土壤质地
二、土体构型
三、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第二节土壤养分
一、土壤有机质
二、土壤氮素
三、土壤磷素
四、土壤钾素
五、土壤微量元素
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七、土壤酸碱度
八、土壤碳酸钙
第三节土壤水分
第五章土地资源和土壤评级
第一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一、耕地
二、园林地
三、牧地
四、非耕地
五、水域
第二节土地评级
一、土壤评级项目和标准
二、土壤评级
第三节珍惜土地
第六章土壤培肥
第一节土壤低产因素
一、沙板淀浆土壤
二、养分失调土壤
三、障碍层次土壤
四、低湿囊水土壤
五、耕作层浅、犁底层厚的土壤
第二节土壤培肥
一、土壤培肥途径
二、有机肥料
三、增辟有机肥源
第七章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第一节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第二节分区概述
一、里下河洼地水稻土治水培肥改良利用区
二、通南高沙土治沙培肥改良利用区
三、沿江圩田淤泥土治水培肥改良利用区
四、仪、扬低丘缓岗马肝土杂白土综合改良利用区
第八章成果应用
第一节因地制宜改良利用低产土壤
一、治沙改土
二、治水改土
三、深耕晒垡改土
四、因土种植、合理利用
第二节广辟肥源、培肥地力
一、稳定冬绿肥面积,提高鲜草产量
二、推广秸秆还田,补充地力消耗
三、扩大养地作物,恢复间套种植
四、恢复水生绿肥,开展综合利用
第三节合理施肥提高经济效益
一、节氮、增磷、补钾
二、测土配方施肥
三、应用氮素调控施肥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四、大力推广微肥,挖掘生产潜力
参考文献
扬州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总结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