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土地志
作者:王孝椿 严荣国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年8月
ISBN 7-80618-615-8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志记载了扬中土地资源形成、利用和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扬中市土地志
《扬中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马里总统来扬中参观生态农业观光区
市委书记陆朝银迎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来扬中考察
新老局长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布局
扬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审会
乡镇级土地规划成果验收会
扬中市城区鸟瞰
扬中长江大桥
城区扬子中路
奖状
锦旗
扬中市国土管理局办公楼
扬中国土公园
纪念土地日暨颁发土地证大会
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角
土地出让签字仪式
土地法规政策咨询
土地法规宣传
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现场会在扬中召开
镇江市地籍管理研讨会在扬中召开
首批颁发土地证书大会
耕地保护工作会议
土地管理工作大会
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复垦工作会议
基本农田保护业务培训班
江滩开发
平坟还田
改水治田锦旗
废弃宅基地复垦
千亩江滩开发后建成的综合养殖场
废弃老埭地复垦后建成的村办农场
新涨沙滩立碑、植芦现场
扬中国土公园建成开业
扬中县坍江岸线区位图
扬中县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图
扬中市区域位置图
扬中市行政区划图
扬中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扬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扬中县地形图
扬中市交通规划图
扬中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江中洲地
第一节洲地形成
一、太平洲
二、中心沙
三、雷公嘴
四、小泡沙
第二节江岸变迁
一、大江岸线
二、夹江岸线
三、中心沙东南岸线
第二章土地资源
第一节资源类型与利用分类
一、土地利用分类
二、未利用土地
第二节土地质量
一、土壤资源
二、耕地质量
第三节土地人口承载量
一、土地承载量
二、耕地承载量
第三章土地制度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一、土地占有
二、永佃制与“化佃为粮”
第二节劳动农民土地所有制
一、土地改革
二、互助合作
第三节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一、集体土地
二、国有土地
第四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
三、城镇国有土地出让与转让
四、土地租赁
第四章地租、地价与税费
第一节地租
一、地租种类
二、减租抗租
第二节地价
一、农村地价
二、城镇地价
第三节地税
一、田赋
二、公粮
三、农业税
四、契税
五、耕地占用税
六、农林(业)特产税
第四节土地规费
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节专项规划
一、水利建设用地规划
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三、县城建设用地规划
四、村镇建设用地规划
五、交通建设用地规划
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规划组织
二、编制方法
三、规划内容
四、规划成果
第三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一、规划准备
二、规划编制与成果
第六章地政地籍
第一节土地勘查
一、土地清丈
二、土地测量
第二节土地调查
一、土地概查
二、土地资源普查
三、农村土地资源详查
四、土地权属补充调查
五、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第三节土地登记与发证
一、土地总登记与权利登记
二、土地改革时期土地登记
三、初始土地登记
四、土地变更登记
第四节土地统计
第五节土地权属争议及调处
一、明清与民国时期土地权属争议
二、建国后土地权属纠纷调处
第六节土地档案
一、档案建设与管理
二、档案分类与内容
三、档案利用
第七章建设用地
第一节非农业建设用地
一、城市建设用地
二、集镇建设用地
三、工业建设用地
四、交通建设用地
五、居民建房用地
第二节长江大桥建设用地
一、主体工程用地
二、接线工程用地
第三节水利建设用地
一、江港堤防建设用地
二、河港建设用地
第四节建设用地管理
一、用地计划
二、用地审批
三、用地补偿
第八章土地法规与监察
第一节土地法规
一、地方性政策制订
二、法规宣传
第二节土地监察
一、用地清查
二、违法案件查处
第三节土地信访
第四节创建“三无”乡镇
第九章土地整治保护与复垦
第一节修堤治坍
一、堤防培修
二、治坍护岸
第二节水网治理
一、河港整治
二、涵闸建修
三、农田排灌
第三节中低产田改造
一、土地平整
二、降水治渍
三、培肥改土
第四节基本农田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
第五节土地开发复垦
一、沿江滩涂开发
二、窑场平整还田
三、废弃圩埭和宅基地复垦
第十章管理机构与队伍
第一节管理机构
一、清代与民国时期机构
二、新中国成立后机构
第二节队伍建设
一、人员构成
二、业务技术培训
三、政治思想教育
第三节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
一、行政制度
二、岗位职责
第四节表彰奖励
附录
一、重要文件辑录
二、土地权属证件
三、扬中历史地图汇集
后记
《扬中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主要评审人员
审定批准单位
版权页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