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志
作者:吉晓夫 吕世荣 陈军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10月
ISBN 7-224-04268-4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镇巴县志
镇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镇巴县志编辑人员
镇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镇巴县委党史研究县志办公室
图片
县城全貌
1994年8月,陕西省省长白清才,在汉中行署专员张保庆(右)、镇巴县县长郑宗林(左)陪同下,视察镇巴县原始木竹林。
青鹤观(1933-1935年)中共陕南县委机关住地。
革命烈士纪念塔
30年代中期红四军在镇巴境内的部分石刻标语。
由58012部队捐资修建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校名的“爱民希望小学”
镇巴县行政区划图
南宋古钟
唐代铜镜
古银锭
镇巴支柱产业-镇巴县煤矿
锰矿石
竹林
远销13个国家的板石
镇巴特产、木耳、茅栗、香茹
藤编(县竹藤厂庞明惠编制)
九陈乡柿饼
西镇牛
白山羊
中共镇巴县委书记县志编委主任 郑宗林
省财政厅张荣邦(镇巴籍人)经常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图为张荣邦夫妇同县志主编吉晓夫交谈县志出版情况
镇巴县县长、县志编委副主任 李文治
中共镇巴县委分管史志的副书记、县志编委副主任高明杰听取县志编委副主任、县志主编吉晓夫的工作汇报。
巴山林
陈家滩溶洞
赤南乡生长2000余年的银杏树,此树年产银杏1000-2000公斤。
农家
国画 胡贤清作
山乡秋色 符友明作
书法 罗云田作
梯田
制种油菜
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薯
变电站
邮电大楼
盘山公路
城郊一角
外宾参观川陕曲酒厂
榨油机厂部分产品
秦巴雾毫公司系列名茶
镇巴宣纸
光头山种羊场
茶山
飞播林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卷一大事记
附:“文化大革命”纪略
卷二行政建置
第一章区域位置
第二章建置沿革
第三章行政区划
第一节清代及以前
定远厅1877~1910年行政区划表
第二节民国时期
镇巴县1914~1923年行政区划表
镇巴县1936~1940年行政区划表
镇巴县1940~1949年12月12日行政区划表
第三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镇巴县1951年12月~1953年6月各区辖乡名称及村数表
镇巴县1991年各区、乡(镇)村(居民委员会)名称及村民小组数
第四章区、乡(镇)概况
第一节城关镇
第二节泾洋区
第三节渔渡区
第四节观音区
第五节兴隆区
第六节三元区
第七节赤北区
第八节青水区
第九节碾子区
卷三自然环境
第一章地貌
第一节山脉、山峰
第二节山洞
第三节沟溪
第四节谷坝
第二章地质
第一节地层及岩性
第二节构造
第三章矿藏
第一节金属矿
一、锰矿
二、铁矿
三、铝土矿
四、铅锌矿
第二节非金属矿
一、石英岩
二、硫铁矿
三、磷矿
四、含钾砂质页岩矿
五、毒重石矿
六、板岩
七、石膏
八、石灰岩
九、大理石
十、砖瓦粘土
十一、石英砂岩、高岭土及白垩
十二、方解石
十三、膨润土
十四、煤炭
第四章气候
第一节光照
一、日照
1959~1990年平均日照时数及百分率
二、辐射
各月总辐射计算值
第二节气温
平均气温
各月平均气温表
极端气温
各月极端气温表
地域差异
各气候观测点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比较表
四季划分
各地四季天数表
农业界限温度
各界限积温始、终日及天数
霜冻期
不同高度霜冻日期表
第三节地温
1961~1991年0~20厘米不同深度处各月平均温度表
第四节降水
各代表站平均降水量
各地四季降水量
各地逐月降水量
镇巴气象站1959~1990年各月平均各量级降水日数
各地逐月相对湿度
第五节气压、风
第六节物候
第五章水文
第一节地表水
主要河流水能资源表
第二节地下水
主要河流流域地下水分布表
第三节水质
饮用水水质抽样化验表
第六章土壤
各类土壤面积分布表
各土区土壤类型组合表
各类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含量表
第七章动植物
第一节植物
一、农业栽培植物
二、树种
三、花卉及观赏植物
四、竹
五、草
第二节动物
一、兽类
二、鸟类
三、鱼类
四、爬行类
五、两栖类
六、昆虫
七、其它
卷四自然灾害
第一章灾害成因与频率
第一节成因
第二节频率及强度
暴雨
1950~1980年各月暴雨出现频率表
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冰雹
连阴雨
低温
1959~1990年春季低温出现时间、次数、天数一览表
1959~1990年秋季低温出现时间、次数、天数一览表
干旱
风灾
第二章灾情
第一节旱灾
第二节水灾
第三节地质灾害
第四节风、雹、霜、雪灾
第五节虫灾
附:奇异现象
卷五人口
第一章人口源流
第二章人口数量与分布
第一节人口数量
镇巴县1944年、1949年各乡人口统计表
镇巴县1950年2月21日各区人口表
镇巴县1949~1990年户数人口统计表
第二节人口分布
一、人口密度
镇巴县各区、镇1990年人口普查密度表
镇巴县各乡、镇1990年人口普查密度表
二、城乡分布
镇巴县建制镇与农村人口变化情况表
第三节人口与耕地
镇巴县各五年计划期间年平均人口与耕地、粮食增减表
第三章人口构成
第一节年龄构成
镇巴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塔形图
镇巴县1944年1月、1990年6月人口年龄统计表
镇巴县1960年及其后三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表
镇巴县第2~3次人口普查年龄类型表
第二节性别构成
镇巴县解放前、后一些年度人口性别构成表
第三节民族构成
镇巴县历次人口普查各民族人口表
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时各少数民族分布乡(镇)表
第四节文化构成
镇巴县1944年与解放后3次人口普查文化程度统计表
第五节职业构成
镇巴县就业人口统计表
镇巴县各个时期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统计表
第六节家庭构成
镇巴县1971年后家庭平均人数逐年递减情况表
镇巴县1990年人口普查家庭类型、规模统计表
第四章人口变动
第一节出生、死亡
1954~1990年全县人口出生死亡情况表
第二节迁入迁出
1954年~1990年人口迁移情况表
第五章人口控制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计划生育
镇巴县1975~1990年晚婚及一孩夫妇领证情况统计表
第三节节育手术
镇巴县1973~1990年落实各种节育措施累计表
第六章人口管理与调查
第一节户籍管理
第二节人口普查
卷六经济管理
第一章计划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计划编制
第三节计划实施
镇巴县“七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1980年不变价)
第二章统计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统计管理
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
二、经济统计
三、社会统计
第三节农村抽样调查
第四节统计监督与服务
一、统计监督
二、统计服务
第三章审计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财务收支审计
第三节专项审计
第四节承包经营审计
第五节审计调查、内审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市场管理
集市贸易
物资交流会
监督检查
第三节工商企业管理
第四节个体工商业管理
1980年~1990年城乡个体工商业发展统计表
第五节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经济合同管理
商标管理
广告管理
第五章物价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市场物价
民国时期市场物价一览表
解放后部分商品市场零售价格情况表
第三节计划价格
1981年本县与邻县接壤点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对比表
部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选年表
产品比价(可换物资)表
第四节物价检查
第六章标准计量
第一节度量衡演替
第二节计量管理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第四节产品质量监督
第七章计划物资管理
第一节机构与体制
第二节购进
第三节供应
第四节储运
卷七农业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况
镇巴县1949~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图表
镇巴县1949~1990年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统计表
第二章农业生产关系
第一节土地私有制及变革
一、封建占有制
二、土地改革
镇巴县土地改革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情况
第二节互助合作
一、互助组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节人民公社
第四节经营管理
一、劳动管理
二、财务管理
三、收益分配
镇巴县农村经济收益分配表
镇巴县粮食生产收益分配表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三章生产条件
第一节耕地
一、数量
镇巴县解放后历年耕地面积统计表
二、自然条件
第二节农业劳动力
镇巴县1949~1990年农业劳动力及劳动生产率统计表
第三节农业机具
一、传统生产工具
二、农业机械
三、供应、管理
镇巴县1981~1990年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统计表
第四章农业技术
第一节农业区划
镇巴县农业区划区、类关系及所辖村名表
第二节作物种类
镇巴县1949~1990年夏粮作物面积、产量情况表
镇巴县1949~1990年秋粮作物面积、产量情况表
镇巴县1949~1990年秋杂粮及油菜籽面积、产量情况表
第三节耕作制度
一、撩荒
二、轮作
三、套种
第四节耕作技术
一、整地
二、播种
三、增温栽培
四、密植
五、育秧
六、施肥
七、除草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第五章管理机构
第一节行政机构
第二节技术管理机构
一、农业技术推广站
二、农业科学研究所
三、植保植检站
四、种子公司
五、农牧良种场
六、农业机械管理站
七、蚕茶果工作指导站
八、园艺站
九、茶叶技术指导站
十、蚕桑技术指导站
十一、秦巴雾毫开发公司
卷八畜牧
第一章畜禽
第一节家畜
一、牛
二、骡、马、驴
三、猪
四、羊
五、兔
第二节家禽及其它
一、鸡
二、鸭
三、鹅
四、蜂
镇巴县1949~1990年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镇巴县1949——1990年畜牧业生产座标
第二章饲草 饲料
第一节山地草场
第二节饲料
一、青绿饲料
二、粗饲料
三、精饲料
第三章畜种改良
第一节西镇牛选育
第二节繁殖技术推广
一、牛的冻精技术推广
二、牛的同期发情技术推广
三、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
四、白山羊选育及其改良
第四章饲养 防疫
第一节技术推广
一、牛的饲养技术推广
二、猪的饲养技术推广
三、引进牛体培植牛黄技术
第二节疫病防治
一、疫情
二、兽医培训
三、防治
第五章机构
卷九林业
第一章森林资源
第一节林地、树种资源
第二节巴山木竹林资源
第三节特用经济林资源
第四节野生动物资源
第五节珍稀古木资源
第二章林业生产
第一节育苗造林
第二节飞播造林
镇巴县飞播造林统计表
第三节漆林基地和长防工程建设
第四节林场简介
第五节调查规划
第三章林业科研
第四章森林保护
第一节林政管理
第二节林业“三定”
第三节护林防火
第四节森林病虫防治
第五节失误
第五章林业机构
卷十水利 电力
第一章水利工程
第一节引水工程
第二节蓄水工程
第三节提水工程
一、传统提水工具
二、水轮泵、水锤泵站
三、喷灌
第二章农田水利建设
第一节抬田修地
镇巴县水平梯地抽样调查表
第二节农田基建专业队
第三章水土保持
第一节水土流失
第二节嘉陵江小流域治理
第三节重点流域水土保持
第四章饮水 防洪 抗旱
第一节农村饮水
第二节集镇供水
第三节防洪工程
第五章电力
第一节地方小水电
第二节国家电网
第三节电厂简介
第六章管理机构
第一节水利电力局
第二节区水管站
卷十一土特产
第一章茶叶
第一节植茶简史
第二节茶园分布
第三节茶叶科技
第二章竹
第一节分布
第二节木竹
一、形态特征
二、生长发育
巴山木竹出笋期与成竹质量情况表
巴山木竹退笋种类统计表
三、繁殖
四、木竹主要病虫兽害
五、采伐与自然更新
第三章食用菌
第一节木耳
第二节竹荪
第三节野生菌
第四章药材
第一节中药材
一、根茎类
二、子实类
三、草类
四、花叶类
五、树皮类
六、藤木脂树脂类
七、菌藻类
八、动物类
九、矿产类
十、其它类
第二节草药
第三节主要中药材简介
一、家种药材
二、野生药材
第五章果类
第一节栽培果树
第二节野生果类
第六章山货
第一节漆
第二节其它
油茶
油桐
棕榈
构树
青檀
蚕桑
白蜡虫
火棘
蕨
1949~1990年林特产品生产情况统计表
镇巴县1949~1990年几项农副产品收购统计表
卷十二工业
第一章发展概况
镇巴县1949~1990年主要工业产品量统计表
镇巴县1949~1990年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镇巴县1950~1990年工业企业及职工统计表
第二章主要门类
第一节煤炭开采、制品业
一、煤炭开采
二、石炭开采
三、煤炭制品
第二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一、铁矿
二、锰矿
第三节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
一、炼铁
二、炒铁
三、炼钢
四、铁合金冶炼
第四节建材、陶瓷及其它非金属矿采选业
一、板石
二、砖瓦
三、石灰
四、水泥
五、水泥制品
六、陶瓷
七、磷矿
八、石膏
第五节机具制造
一、锻造
二、铸造
三、机械制造
第六节食品、饮料加工业
一、粮油
二、肉类
三、糖食、糕点
四、竹笋罐头及笋干
五、酱油、醋
六、酒、饮料
第七节造纸、印刷业
一、皮纸
二、毛边纸
三、机制纸
四、宣纸
五、印刷
第八节纺织、缝纫
一、纺织、印染
二、缝纫
三、鞋业
第九节基本化工原料制造业
一、硫磺
二、土硝及火药
三、鞭炮
四、电极糊
五、植物素
第十节家具制造业
一、藤编
二、棕编
三、木器
四、石器
第三章经济体制及主要企业简介
第一节地方国有工业
第二节县属集体工业
第三节乡镇工业
第四节其它工业
镇巴县1986~1990年城乡合作、个体及村办工业统计表
第四章经营管理
第一节管理机构
第二节管理体制
第三节制度管理
第四节生产、经营
奖励办法及标准是:
完不成核定上交利润的企业,要扣罚厂长的标准工资,其标准是:
第五节经济核算
1990年各类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情况表
第六节分配
卷十三交通
第一章道路
第一节古道
一、巴蜀道(古荔枝道)
二、镇巴~西乡道
三、西乡—龙池—通江道
四、镇巴—通江道
五、西乡—五里坝—城口道
六、镇巴—紫阳道
第二节航道
第三节公路
走向示意图:
镇巴县公路乡道一览表
镇巴县专用公路一览表
第四节铁路及货站
第二章渡口、桥梁
第一节渡口
第二节石桥
第三节木桥
第四节索桥
第五节公路桥
镇巴县公路中桥一览表
镇巴县公路小桥一览表
第六节铁路桥
第三章隧道
第一节公路隧道
一、窑梁隧道
二、一线天隧道
第二节铁路隧道
第四章运输
第一节人、畜力运输
第二节水运
第三节机动车运输
一、货运
二、客运
镇巴县1966~1990年公路运输情况表
第五章管理
第一节管理机构
一、交通行政管理机构
二、公路管理机构
三、运输经营及管理机构
四、交通安全管理机构
五、公路测设、施工机构
第二节业务管理
一、公路养护
二、路政管理
三、运输管理
第三节安全管理
卷十四邮电
第一章机构
邮电机构发展情况表
第二章邮政
第一节邮路
1984年邮路投递行程统计表
第二节邮政业务
一、信函、包件、汇兑
函件、包件、汇兑交寄选年表
二、报刊发行
报刊发行选年表
三、集邮、邮政储蓄
第三章电信
第一节电话
一、市内电话
市话选年情况表
二、长途电话
长途电话业务量选年统计表
三、农村电话
农话发展情况选年统计表
第二节电报
电报业务选年情况表
卷十五城乡建设
第一章县城建设
第一节县城变迁
第二节街巷分布
第三节市场建设
第四节城区防洪
第五节公用设施
一、供水
二、排水
县城主要排水沟渠一览表
三、路灯
第六节房产管理
一、公房管理
二、私房改造
镇巴县房屋普查产权统计表
房屋结构情况表
房屋楼层情况表
房屋建成年代表
人均住房情况表
第二章建筑施工
第一节建筑工程
第二节建筑设计
第三节建筑队伍
第四节质量监督
第三章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状况
第二节“三废”治理
第三节环境卫生
第四节城区绿化
一、封山护城
二、街道绿化
第四章村镇建设
第一节集镇变迁
第二节建设概况
第三节建制镇简介
一、城关镇
二、渔渡镇
三、三元镇
四、盐场镇
附:响洞街
第四节集镇简介
一、观音堂
二、兴隆场
三、简池坝
四、青水河
五、碾子垭
六、中坝
七、长滩坝
八、官屋基
九、巴庙
十、大市川
十一、平安场
十二、黎坝
十三、长岭
十四、过街楼
第五节重要村镇简介
一、有街有市的:
二、初具集镇雏形的:
第六节乡村建设
第五章城乡建设规划
第一节县城规划
一、制定经过
二、主要内容
镇巴县县城规划街道(道路)表
三、管理、执行
第二节村镇规划
卷十六商业
第一章个体商业
1953年县城坐商登记情况表
1953年县城行商(小商小贩)登记情况表
第二章公私合营、合作商业
第三章国有商业
第一节机构设置
第二节商品购进
一、工业品购进
二、畜禽产品购进
主要畜禽产品国营公司收购选年统计表
第三节商品销售
一、批发
二、零售
主要工业品选年(国营)销售表
第四章供销合作商业
第一节机构及网点
第二节收购
一、农副产品收购
二、废旧物资收购
县供销社主要农副产品收购选年统计表
县供销社废旧物资收购选年统计表
第三节销售
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值和主要品种销售数量选年表
第四节扶持生产
第五章对外贸易
主要外贸产品出口情况选年统计表
第六章粮油购销
第一节机构
1990年粮食局所属单位情况表
第二节征购
第三节统销
镇巴县历年粮食购销调存情况表
镇巴县历年食用油购销情况表
第四节加工
一、粮食加工
二、油料加工
第五节储运
一、常平仓、社仓
二、储存
二、调运
卷十七财政税务
第一章机构
第一节财政机构
第二节税务机构
第二章财政
第一节财政收入
1937~1949年岁入预算表
1950~1990年财政收入统计表
第二节财政支出
民国26年、30年、34年岁出预算表
民国35年、37年、38年岁出预算表
镇巴县财政支出统计表(1950~1990年)
第三节预算外收支
第四节支农资金发放和管理
镇巴县1959~1990年支农资金统计表
镇巴县1980~1990年扶贫投资一览表
第三章税务
第一节农业税
1959~1990年农业税征收情况表
第二节工商各税
镇巴县1949~1957年工商各税收入表
镇巴县1958~1983年工商各税收入表
镇巴县1984~1990年工商各税收入表(一)
镇巴县1984~1990年工商各税收入表(二)
第三节税收管理
卷十八金融
第一章机构
第二章货币
第一节流通
第二节管理
历年现金收、付、投放、回笼统计表
第三章信贷
第一节工商信贷
第二节农业信贷
历年贷款变化(年末余额)表
第三节个人贷款
镇巴县1979~1990年个人贷款统计表
第四节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
1979~1990年基本建设拨款主要指标实现情况表
第四章存款
第一节单位存款
第二节城乡储蓄
1950~1990年银行、信用社存款余额表
第五章保险
第六章信用合作
第七章债券发行
第一节公债
第二节国库券
1981至1989年国库券认购统计表
卷十九政权
第一章清朝、民国政权
第一节厅署
第二节县知事公署、县政府
第三节司法机构
第四节代议机构
一、县议会:
二、临时参议会
三、县参议会
四、议长升迁
第五节基层政权
第二章人民权力机关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历届、次会议情况表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一、代表选举
二、代表大会会议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章人民政府
第一节县级人民政府
第二节基层政权
第四章人民法院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审判制度
第三节刑事审判及复查
第四节民事和经济审判
第五节行政审判与执行
第六节信访处理
第五章人民检察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刑事检察
第三节经济检察
第四节法纪检察
第五节看守所检察
第六节信访举报
卷二十公安司法
第一章公安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治安活动
1.党、团、特登记
2.清匪肃特
3.镇压反革命
4.侦察破案
5.禁烟
6.禁赌
7.取缔反动会道门
8.门徒会
9.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第三节治安管理
1.基层治安保卫组织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公共秩序管理
4.户籍管理
5.特种行业管理
6.危险物品管理
7.消防管理
8.交通管理
9.机动车管理
第二章司法 行政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法制宣传
第三节公证、律师
第四节民事调解
卷二十一民政
第一章机构、职能
第二章优抚
第一节拥军优属
第二节伤残军人抚恤及褒扬
一、伤残抚恤
二、褒扬
第三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第三章救济
第一节灾害救济
第二节社会救济
第三节扶贫
第四节社会福利
一、城镇社会福利院
二、缝纫加工厂
三、农村敬老院
四、县综合福利厂
第四章其它
第一节婚姻登记
第二节收容遣送
第三节县界纠纷
第四节居民下放
卷二十二劳动人事
第一章机构
第二章劳动
第一节就业安置
待业安置
精减职工安置
劳动力统筹统配
知青安置
第二节劳动工资
工资结构
工资调整
奖金
第三节劳动保护
尘毒治理
女工保护
工时、休假
防护用品
保健食品
第三章人事
第一节干部队伍
来源及编制
结构与调配
奖惩
第二节离休、退休、退职
离职休养
退休
退职:
卷二十三革命根据地
第一章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二章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
第一节中共陕南县委
第二节区委
中共长滩区委员会
中共简池区委员会
中共赤化区委员会
中共范家窝塘区委员会
第三节乡党支部
中共核桃树乡支部
中共闻家坪乡支部
第三章苏维埃政权
第一节陕南县苏维埃政府
第二节长滩区苏维埃政府
第三节简池区苏维埃政府
第四节赤北区苏维埃政府
第五节范家窝塘区苏维埃政府
第六节陕南县直属乡
渔渡乡苏维埃政府
杨家沟乡苏维埃政府
第七节赤北县辖乡
核桃树乡苏维埃政府
闻家坪乡苏维埃政府
第四章群众组织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二节少年先锋队、儿童团
第三节妇女委员会
第四节工人委员会、贫农团
第五章武装斗争
第一节武装力量对比
第二节主要战事
第六章土地革命与肃反
第一节土地革命
坪落村1927~1932年各阶级占有土地情况统计表
第二节肃反
卷二十四政党 政协 群团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组织建设
解放后党员、党组织统计表
第二节组织机构
第三节代表大会
第四节党的中心工作
清匪肃特
反霸、减租、镇反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三反”、“五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整风反右
大跃进
反右倾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
农业学大寨
“三大战役”
地委镇巴扩大会议
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五节党校教育
第六节干部管理
第七节党纪检查
机构
党纪教育和查处违纪案件
党员受纪律处分情况统计表
甄别复查、平反冤假错案
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
信仿查办
第八节统一战线
机构
工商业者的工作
非党知识分子的工作
少数民族工作
对台及侨务工作
落实起义人员政策
第九节信访接待
机构
主要工作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三青团
第一节国民党
机构、党员
秘密组织及活动
第二节三民主义青年团
机构、团员
主要活动
党团统一
第三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全体会议
第三节主要工作
参政议政
组织学习
文史资料征集研究
开展科技活动
调查研究
审议办复提案
第四章群众团体
第一节工会
工会组织
镇巴县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一览表
第二节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
农民协会
贫下中农协会
第三节共青团
组织建设
解放后镇巴县团员、团支部统计表
历届团代会
历届团代会情况统计表
少先队工作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一、机构
二、妇女代表大会
三、主要活动
卷二十五军事
第一章军事地理
第一节洞穴
第二节寨堡
第三节关隘
第二章机构
第三章驻军及设施
第一节驻军
第二节设施
第四章地方武装
第一节团练
第二节人民武装
第三节民兵
一、组建与发展
二、训练
三、活动
第五章兵役
第一节八旗兵、募兵
第二节壮丁
第三节志愿兵
第四节义务兵
解放后镇巴县历年征兵情况统计
第六章军事斗争
第一节兵事记述
第二节匪患
卷二十六科技
第一章科技管理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科技人员管理
一、人才状况
二、科技人员职称评定
镇巴县科技人员情况分布统计表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第二章科技调查研究
第三章科技普及
第一节科普宣传
橱窗宣传
科技咨询
科技下乡
科技扶贫
第二节科学技术引进推广
第三节地震测报
第四章科技成果简介
卷二十七教育
第一章普通教育
第一节管理机构
第二节书院、义学、私塾
班城书院
义学
私塾
第三节幼儿教育
第四节小学
学校
学制、教学法
1949~1990年小学教育发展一览表
中心小学一览表
重点小学简介
第五节中学
普通中学概况表
1977~1991年中学毕业生考入大学、中专入数统计表
第二章职业与业余教育
第一节职业教育
师范
农业学校
卫生、兽医学校
第二节扫盲
第三节业余教育
第三章勤工俭学、集资办学
第一节勤工俭学
第二节集资办学
第四章师资
第一节来源及结构
第二节任用
第三节培训
第四节待遇
解放后部分年份教育经费统计表
卷二十八文化
第一章群众文化
第一节文化馆、站
第二节图书阅览 发行
县新华书店发行情况统计表
第三节电影发行 放映
一、电影放映
县电影公司(管理站)经营情况表
二、电影管理
第四节民间音乐
一、民歌
二、曲艺音乐
三、民间器乐
第五节民间工艺
第六节歌舞
龙舞
狮舞
采船舞
车车灯
鹤、蚌舞
高跷
秧歌舞
金钱棍
腰鼓舞
第七节民间文学
一、歌谣
二、民间故事
第二章文艺创作
第一节书法 绘画
第二节戏剧 音乐 曲艺
第三节文学
第四节作品目录
第三章戏剧
第一节剧种
一、汉调二黄
二、水戏
三、八岔
第二节戏剧班社、团体及演出
第四章艺文 传说
第一节散文
龙泉记
修班侯庙记
镇巴士绅恳请王三春免绝猫种的呈文
第二节诗歌
塞下曲
夏耕词
定远留别
月夜度星子山口占
符先辉诗二首
第三节红色歌谣
十送红军
十唱红军到镇巴
第四节传说
捞旗河、晒旗坝、拴马岭
会仙桥
张献忠为民除害
第五章文物 古迹
第一节历史文物、古迹
一、历史文物
二、古建筑、古遗址
三、古墓葬
第二节革命文物、遗址
一、革命历史文物
二、革命遗址
第六章档案
第一节收集、整理
第二节馆藏
第三节利用
1959~1990年档案利用情况表
1985~1990年编史修志利用档案情况表
第七章新闻
第一节报刊
第二节通讯
第八章广播电视
第一节机构 管理
第二节建设
第三节宣传
自办节目
电视
卷二十九卫生 体育
第一章医疗 药品
第一节机构
一、县人民医院
二、中医院
三 卫生防疫站
四、妇幼保健站
五、药品检验所
六、区医院
七、杨家河地段医院
八、乡(镇)卫生院
九、村医疗站
第二节医疗
一、中医
二、西医
三、中西医结合
第三节药品
一、经营机构
二、药材生产、收购、加工
三、药政管理
第四节防疫保健
一、传染病防治
二、地方病防治
三、巡回医疗
四、新法接生
五、儿童保健
六、妇女病防治
第五节公费医疗管理
第六节卫生
一、爱国卫生运动
二、饮水卫生
三、环境卫生
四、工矿卫生
五、学校卫生
六、食品卫生
第二章体育
第一节机构和设施
机构
设施
第二节学校体育
第三节群众体育
第四节竞赛成绩
卷三十民俗·宗教
第一章生产习俗
第一节农事
一、栽秧酒
二、秧田赛艺
三、打锣鼓草
四、守耗
五、围猎
六、尝新
七、饲养
八、扫圈
第二节技艺
一、学艺
二、工匠
第二章生活习俗
第一节服饰
一、帽、帕
二、衣裳
三、鞋袜
四、发型、饰物
第二节饮食
一、主食
二、菜肴
三、饮酒
四、饮茶
第三节住居
一、房屋
二、建造
第四节行、运
第三章交往习俗
第一节往来应酬
第二节家族关系
一、宗族
二、家庭
第三节攀亲结友
一、拜干亲
二、打老庚
三、认娘家
四、认陪娘屋
五、结拜弟兄
六、拈香姊妹
第四章节令习俗
第一节传统节日
一、过年
二、元宵
三、土蚕会
四、清明
五、端阳
六、七月七
七、中元节
八、中秋
九、重阳
十、腊八
十一、祭灶
第二节行业节日
一、老君会
二、蔡仙会
三、药王会
四、鲁班会
五、王爷会
六、燧祖会
七、夫子会
第五章婚丧喜庆习俗
第一节嫁娶
第二节寿诞
一、贺生
二、祝寿
第三节其它喜庆
一、新房落成
二、乔迁
三、店铺开业
四、参军
五、办学酒
第四节丧葬
第五节礼乐
一、支客司
二、吹鼓手
三、红白理事会
第六章少数民族生活习俗
第一节苗民习俗
第二节回民习俗
第七章劣俗
第一节禁忌
一、生活禁忌
二、生产禁忌
第二节陋俗
一、歧视妇女
二、缠脚
三、烧大烟
四、赌博
五、讨口
六、包办婚姻
七、指腹为婚
八、奶奶亲
九、童养媳
十、纳妄
十一、守节
十二、抢亲
十三、近亲结婚
十四、招夫养夫
十五、捆把儿柴
第三节迷信
一、敬神
二、驱鬼避邪
三、择卜吉日
四、看风水
五、占卜吉凶祸福
六、求神佑子
七、求神判处
八、其它
第八章宗教
第一节道教
第二节佛教
第三节基督教
第四节天主教
第五节伊斯兰教
卷三十一方言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声母
第二节韵母
第三节声调
一、调类、调值
二、变调
三、轻声
四、讹读
第二章语法
第一节构词
第二节句式
第三章词汇
一、天时地理
二、方位处所
三、称谓
四、生理、生活
五、房舍器具
六、动物、植物
七、农事、工商
八、交往、事理
九、人品
十、日常对话
十一、成语、熟语
十二、苗语语汇
第四章谚语、歇后语
第一节谚语
一、农谚
二、生活、事理
第二节歇后语
第三节其它
卷三十二人物
第一章传略
第一节古代人物
严如煜
李枢焕
马允刚
余修凤
第二节近现代人物
张联辉(1856~1927)
项宗诗(?~1929)
王世镗(1868~1933)
宋明修(?~1933)
杨大文(?~1933)
陈忠瑞(?~1934)
王再元(?~1935)
张子义(1905~1935)
饶世民(?~1935)
王三春(1884~1939)
石梦霞(1911~1940)
李自立(1887~1947)
黄一甲(1907~1948)
傅汝弼(1896~1953)
傅淑华(1897~1953)
吴乾德
吴子修(1894~1960)
黄渊臣(1894~1965)
葛玉翠(1910~1969)
庞文彦(1911~1969)
方继信(1911~1976)
李永德(1925~1979)
田善珍(1895~1983)
赵安宅(1901~1985)
刘健(1971~1985)
毕恩林(1937~1986)
刘忠义(1962~1987)
王福建(1965.8~1987)
吴林(1968.4~1987)
赵峰(1969.6~1987)
连顺海(1967.11~1987)
康旭林(1965.11~1987)
夏金玉(1970.11~1987)
钟明峰(1917~1989)
朱有德(1899~1989)
李富莲
彭辉(1915~1993)
第二章录
第一节革命烈士
第二节在外名人
第三章表
卷三十三附录
创修《定远厅志》序
为保固城垣以免劳民事案
倡修羊鼻梁路记
凿修温水峡石路记
镇巴县政府呈覆 第24号
为肆意吊搕请查办以儆效尤案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与《土地法令》
镇巴县委会对镇巴县接管工作计划初步意见
镇巴县人民政府关于废除乡镇保甲制度建立人民区公署的命令
巴山剿匪侧记
中共南郑地委关于镇巴县镇反运动情况给中共中央、西北局、陕西省委的电报
镇巴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记
中共镇巴县委 镇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若干具体政策的规定
关于批转镇巴县农业委员会《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的通知
定远、镇巴名称考
鱼洞河水利水电工程记
为洋水正名
神秘“净土”巴山林
修志纪略
为《镇巴县志》出版捐资的单位和个人简介
参与本志初稿编写及提供资料人员名单
版权页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