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镇志
作者:朱华生 夏仁荣 蒋益峰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ISBN 7-5326-2106-5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镇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朱家角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彩图
2002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朱家角镇,并欣然题词“江南古镇朱家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左三)、中共青浦区委书记钟燕群(左二)、青浦区区长巢卫林(左一)陪同
江南古镇朱家角
1997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为朱家角镇题词
1993年春,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朱家角镇题词
1997年8月7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为朱家角镇题词
2004年3月30日,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左二)与夫人劳安(左三)视察古镇朱家角,上海市市长韩正(右三)、中共青浦区委书记巢卫林(左一)、青浦区副区长汪耀(右二)、朱家角镇镇长蒋晓红(右一)陪同视察
1997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前排中)视察古镇朱家角,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李金生(前排左一)、中共朱家角镇委员会书记徐德明(右一)、朱家角镇镇长潘建彪(左一)陪同视察
200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前排中)视察古镇朱家角,中共青浦区委书记钟燕群(前排右一)、青浦区区长巢卫林(前排左一)陪同视察
2001年10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基琛(前排左一)视察古镇朱家角,中共青浦区委书记钟燕群(前排左二)陪同视察
2001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左三)视察古镇朱家角,中共青浦区委书记钟燕群(左一),青浦区区长巢卫林(左二)陪同视察
2001年8月15日,国务委员吴仪(左三)视察古镇朱家角,中共青浦区委书记钟燕群(前排左四)、青浦区区长巢卫林(左二)、青浦区副区长彭沉雷(左一)陪同视察
2002年4月30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右三)在“上海市试点城镇——朱家角镇建设启动大会”上讲话,右二为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右一为中共青浦区委书记钟燕群
古镇鸟瞰
珠溪路生态大道
2005年11月4日,“神舟”六号卫星搭载“江南古镇朱家角”放生桥刺绣交接仪式时,中共朱家角镇委员会书记陆章一(右)和朱家角镇镇长蒋晓红(左)留影
淀山湖
淀浦河夕照
沪青平公路(318国道)
淀湖新村
朱家角镇市民中心
瑚瑎港民居
漕港河
大淀湖
朱家角影剧院
朱家角镇广播电视站
朱家角镇文化馆图书阅览室
上海朱家角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朱家角镇中心幼儿园
朱家角镇成人学校
民国时期的一隅小学
东湖中学
朱家角镇中心小学
朱家角人民医院
朱家角中学
工商所
邮政局
电信营业所
农业银行
朱家角派出所
税务所
变电站
上海朱家角综合经济城
涤纶低弹丝
古钱牌电线
上海九龙集团有限公司
蜜清醇酒
马利牌颜料
淀峰美术颜料厂
朱家角工业园区
上海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亿宏工业有限公司
农贸市场
放生桥 明隆庆五年(1571年)建
重建放生桥记碑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立
桥梁专家唐寰澄为放生桥题词
泰安桥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
缆绳石
九峰桥 清乾隆三年(1738年)建
平安桥 明代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
福星桥 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
廊桥 民国建 1996年重修
园津禅院 元至正年间建 2000年修建
城隍庙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
关王庙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修,1989年在其左侧建报国寺(上海玉佛寺下院)
天主堂 清咸丰十年(1860年)建
赵朴初为报国寺大殿题词
朱家角商城
俱乐部茶室 民国初年建
北大街
灸青豆
河蟹
粽子
涵大隆酱园 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建
玫瑰乳腐
童天和药号 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
课植园 民国元年(1912年)建
席氏仪门砖雕 明代后期建
远古文化展示馆
井亭夜景
福履绥祉(柳亚子别墅)民国初建
稻米乡情馆
王昶纪念馆
大清邮局
渔人之家
国际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
景苑水庄
财苑宾馆
上海水上运动场
’98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节开幕式
群众体育
江南丝竹演奏
文艺演出
外国友人游朱家角
全国妇联副主席黄启璪为“单骑万里行”张玉桢题词
江南船拳牛角套路
摇快船
赛龙舟
舞龙
民间藏书家庭
民国时期朱家角镇所办的报刊
王昶著作《金石萃编》清代
课植园藏书楼
《淀山湖送别图》元代李升绘
王昶手迹 清代
王昶印 清代
王昶墓志铭 清代
王昶墓砖 清代
贯耳黑皮陶壶 西洋淀鱼塘出土,属良渚文化,距今6000多年
淀山图 清代
淀山碑
珠溪五老图序 民国年间立
水彩画《临河民居》蔡忱毅
油画《小女孩》蔡吉民
国画《新篁》蔡一鸣
国画《摇快船》盛亮贤
《洞仙歌》俞振飞手迹
摄影《金色童年》瞿关松
杨绍平书法
国画《放生桥》吴爱政
水彩画《渔家炊烟》岑振平
水印木刻《廊桥续梦》舒明浩
俞建侯书法
吴元亭篆刻
蒋伟国篆刻
钟则均书法
吴友琳篆刻
赵福良书法
王采林书法
王兆基书法
朱家角镇行政区划示意图2005年12月
朱家角镇行政区划示意图2000年12月
朱家角镇水系圩区图2000年12月
清末朱家镇略图
1990年末朱家角镇示意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上 编
第一章建置
第一节隶属
第二节境域区划
第三节建制
第二章自然地理
第一节地形地貌
第二节河流湖泊
第三节淀山
第四节土壤
第五节气候
第六节自然灾害
第七节物产
第三章人口
第一节总量
第二节迁徙
第三节构成
第四节人口控制
第四章地名
第一节自然村
第二节居民点
第三节里弄
第五章商业
第一节商业体制
第二节粮油业
第三节布业
第四节饮食服务业
第五节商业街
第六节集市贸易
第七节名店老店 传统特产
第八节手工业
第六章交通
第一节桥梁
第二节道路
第三节水上运输
第四节公路运输
第五节交通管理
第七章宅第园林
第一节宅第
第二节园林
第三节史迹 墓地
第八章宗教
第一节寺庙庵观
第二节天主堂 耶稣堂
第三节宗教活动
第九章民风民俗
第一节节庆
第二节婚嫁喜庆
第三节丧葬
第四节称谓
第五节其他习俗
第六节陋俗
第七节民间文艺
第八节民谚俗语
第十章掌故传说
第一节掌故轶事
第二节奇闻轶事
第三节民间传说
第十一章诗词 书画 谣曲
第一节诗词联赋
第二节书画
第三节田山歌
第四节乐曲
第十二章文献著述
第一节地方史籍
第二节碑刻
第三节文录
第四节著述
第十三章人物
第一节名门望族
一、陆氏
二、王氏
三、何氏
四、席氏
五、蔡氏
六、唐宅俞氏
七、陈氏
八、马氏
第二节名人传略
陆树声
陆树德
语石
振华
慧照
王昶
周郁滨
陈莲舫
席淦
赖元福
金乃声
蔡承烈
席子佩
陆士谔
陆达权
陆灵素
吴元亭
陈雪舫
吴韫珍
柳率初
许栽甫
袁继章
夏焕新
管钧
蔡用之
蔡忱毅
沈天保
周祥文
第三节革命英烈
夏明辉
唐剑光
陆凤翔
孙道
王德兴
第四节模范先进人物
第五节专业人才
第六节文化艺术人士
第七节知名人士
第八节其他明清人物
孙述祖
陈国是
陆景俊
陆庆臻
陆庆曾
唐鎔
王懋忠
王之谟
席本久
孙云鹏
王之明
陆从龙
程化龙
朱天瑛
朱兖
屠旭
屠文漪
屠宸桢
陆祖修
王喆生
王元臣
席启寓
王会图
毕大生
陈昂
唐士恂
岑浤
高晋
邵式诰
陆箕永
诸晋
张梁
王珠渊
沈寀
沈大经
沈士伟
陈源发
陈麟诗
周世昌
陆范镰
高一桂
王本蕃
邵玘
徐国熿
陆瑜
王士毅
沈海
蒋云师
蒋云鹏
蒋维淦
蒋维澧
张梦鳌
邵炎
夏传礼
陆伯焜
王天发
王廷兰
杨烈
林如璋
杨宗亿
王陈栋
王庄寿
席世臣
吴文徽
陈尹
徐汝蕲
王陈梁
唐近光
沈曙
邵玺
陆观莲
殳默
陈婉
张佛绣
许玉晨
王慧仁
钟秀姑
张鼐
张溥
李待问
席端樊、席端攀
沈荃
顾禧
陆陇其
林企佩
殳丹生
柏古
葛景中
蔡珑
潘荣铭
缪谟
林大中
严福
陆文启
王涛
朱文藻
王文潞
沈靖
敏学
湛印
性潮
心然
通容
通初
世鉴
冲然
续旃
续行
废欲
昌显
王挥云
下 编
第一章综合经济
第一节经济体系
第二节经济管理
第三节经济总量
第二章水利
第一节农田改造
第二节农田灌溉
第三节河道疏浚
第三章农副业
第一节农副业机构
第二节种植业
第三节养殖业
第四节农具机械
第四章工业
第一节工业沿革
第二节工业机构
第三节个体及私营工业
第四节村办工业
第五节镇办工业
第六节县属工业
第七节市属工业
第八节三资企业
第九节工厂选介
第五章金融 财税
第一节金融
第二节财税
第六章市政 邮电
第一节市政建设
第二节邮电
第七章房地产业
第一节土地
第二节城镇住房
第三节农村住房
第四节房产开发
第五节房屋管理
第六节物业管理
第八章旅游
第一节旅游资源
第二节旅游规划
第三节旅游开发
第四节旅游设施
第五节旅游管理
第六节旅游线路
第七节旅游活动
第八节旅游景点
第九章政党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
第三节其他政党组织
第十章政权
第一节行政机构
第二节主要领导人更迭
第三节政府工作
第四节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节人大工作
第六节村民(居民)委员会
第七节“文化大革命”纪实
第十一章社团
第一节青年团少先队
第二节工会
第三节农会
第四节妇女组织
第五节工商组织
第六节老龄委员会
第七节残疾人联合会
第八节计划生育协会
第九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第十二章精神文明创建
第一节创建活动
第二节新风尚
第三节文明单位及先进集体
第十三章司法 治安
第一节司法
第二节治安
第三节重大事故选录
第十四章民政 外事
第一节民政
第二节外事
第十五章兵事
第一节武装机构
第二节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
第三节兵役
第四节人民防空
第五节战事
第十六章教育 科技
第一节教育机构
第二节民间学塾
第三节普通教育
第四节专业教育
第五节成人教育
第六节特殊教育
第七节科普活动
第八节科技成果
第十七章医疗卫生
第一节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节医疗制度改革
第三节爱国卫生
第四节红十字会
第五节卫生防疫
第六节妇幼保健
第七节传染病防治
第八节血吸虫病及防治
第十八章文化
第一节文化设施
第二节广播电视
第三节社团报刊
第四节群众文艺
第五节民间藏书
第六节档案工作
第七节文物保护
第十九章体育
第一节体育机构
第二节体育设施
第三节群众体育
第四节职工体育
第五节老年体育
第六节农民体育
第七节学校体育
第二十章人民生活
第一节经济收入
第二节消费水平
第三节休闲娱乐
第四节社会保障
第五节乡村变迁
第二十一章补记
第一节撤销原朱家角镇和原沈巷镇建立新的朱家角镇
第二节东方绿舟在朱家角镇建成
第三节APEC会议接待工作
第四节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朱家角镇
第五节“一城九镇”首期开发
第六节创建市一级卫生城镇
第七节江南古镇朱家角——放生桥刺绣特别搭载“神舟”六号
后记
朱家角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版权页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