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南郊区志
作者:张育文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年11月
ISBN 7-108-00732-0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郊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太原市南郊区志
《太原市南郊区志》编纂委员会
《太原市南郊区志》编辑人员
太原市南郊区地方志办公室人员
图片
太原市南郊区政区图
区治鸟瞰
1990年元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农牧场
一九六0年五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晋祠镇视察农业
纵贯区境的铁路、公路干线
晋阳湖夕照
晋祠鱼沼飞梁
晋祠宋塑侍女像
龙山石窟
晋祠圣母殿
古晋阳城遗址
晋祠周柏
《晋祠之铭并序》碑
金胜村春秋墓车马坑
金胜村春秋墓出土铜鼎
金胜村春秋墓出土铜器 方壶、匏壶、高柄小方壶
太山寺八角亭
狄仁杰故里唐槐
西山大佛
天龙山漫山阁
天龙山石窟大佛
童子寺燃灯塔
开化寺连里塔
柳跖插旗石
北齐娄睿墓壁画(局部)
天龙山蟠龙松
永祚寺双塔
区委、区政府办公楼
潇河大桥
晋祠稻田
东山电灌站
晋汾抽水站
马庄防洪水库
区养鸡场
乡镇渔场
小麦丰收
蔬菜大棚
无公害蔬菜
虹鳟鱼
虹鳟鱼场
东山酥梨
西山水蜜桃
区奶牛场
区鸭场
乡村公路
菜田喷灌
村办耐火厂产品
乡办化工厂化验室
区造纸二厂
镇办金属结构管件厂
乡办铜材厂
四千门程控交换机
饮料生产线
区鸭场生产的鸭绒衣
特种灯泡厂产品
玛钢厂产品
减速器厂产品
鲜奶软包装生产线
区煤焦发发运站
琉璃制品
体育训练馆
区医院手术室
区三中语音室
香酥鸭
新星幼儿园
小吃市场
姚村女子锣鼓队
区首届妇女运动会
区游泳场
农家武术
赡养老人
山村新居
晋源镇电影院
舞狮
节节高
铁棍
太原秧歌《刘三推车》
龙山石窟三清像
王琼像
王诜《渔村小雪》
张友椿画
石永泉书
张廷烈书
难老(傅山书)
对越(高应元书)
水镜台(杨二酉书)
台骀庙(高汝行书)
永锡难老(渠本翘书)
献殿(无名氏)
晋祠(陈毅书)
古都晋阳全貌
太原县城胜景分布
晋阳城与晋阳宫
大明殿与大明城
区志编委会领导同分志主编合影
编审组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合影
区志编委会领导研究志稿
序
凡例
目录
卷一大事记
卷二建置
第一章位置境域
第二章历史沿革
第三章行政区划
第四章城镇农村
第一节县城区治
第二节乡镇村庄
卷三自然环境
第一章地质
第一节地层
第二节构造
第三节演变
第二章地貌
第一节地貌形态
第二节山脉
第三节河流湖泊
第三章土壤植被
第一节土壤
第二节植被
第四章气候
第一节气候特征
第二节日照地温
第三节气温
第四节降水
第五节霜冻
第六节风
第七节灾害性天气
第五章自然资源
第一节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生物资源
第四节矿产资源
第六章自然灾害
第一节旱灾
第二节水灾
第三节雹灾
第四节虫灾
第五节风灾
第六节霜灾
第七节地震
卷四人口
第一章人口规模
第二章人口构成
第一节自然构成
第二节素质构成
第三章人口分布
第四章人口变动
第一节自然变化
第二节人口迁徙
第三节人口流动
第五章民族姓氏
第一节民族
第二节姓氏
第三节谱牒
第六章计划生育
第一节晚婚晚育
第二节生育管理
第三节奖惩制度
第七章宗教
第一节佛教
第二节道教
第三节天主教
第四节基督教
卷五农业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生产条件
第二节生产关系
第三节农业结构
第四节农田管理
第二章种植业
第一节粮食
第二节蔬菜
第三节果品
第四节其它作物
第三章养殖业
第一节养殖种类
第二节品种改良
第三节疫病防治
第四章林业
第一节森林资源
第二节育苗
第三节植树造林
第四节林木管护
卷六水利
第一章防洪排涝
第一节河道治理
第二节排涝治碱
第二章灌溉工程
第一节引水
第二节蓄水
第三节提水
第四节节水
第三章人畜饮水
第一节缺水状况
第二节饮水改良
第四章水土保持
第一节水土流失
第二节水土治理
第三节小流域治理
第五章水利管理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制度
卷七工业
第一章工业体制
第一节私营
第二节集体
第三节国营
第二章结构布局
第一节工业结构
第二节工业布局
第三章工业门类
第一节煤炭
第二节机械
第三节冶炼铸造
第四节化工塑料
第五节建材陶瓷
第六节食品酿造
第七节纺织缝纫
第八节制革制鞋
第九节造纸印刷
第十节木器毡毯
第十一节电力
第十二节建筑安装
第四章企业管理
第五章厂矿选介
第一节区属企业
第二节乡镇企业
第三节驻区企业
卷八乡镇企业
第一章企业结构
第一节经营体制
第二节行业构成
第二章工业企业
第一节建材
第二节机械
第三节煤炭
第四节化工
第五节轻纺
第六节食品
第七节冶炼
第三章运输建筑企业
第一节运输
第二节建筑
第四章农业企业
第五章商业饮食服务企业
第一节商业
第二节饮食
第三节服务
卷九交通邮电
第一章交通
第一节道路
第二节桥涵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交通管理
第二章邮政
第一节递铺邮局
第二节邮路投递
第三节邮政编码
第三章电信
第一节电话
第二节电报
第三节无线电通讯传真
卷十城乡建设
第一章城区建设
第一节旧县城建设
第二节新区治建设
第二章乡村建设
第一节乡镇建设
第二节村庄建设
第三章房地产管理
第一节房产管理
第二节房地产开发
第四章环境保护
第一节废水治理
第二节废气治理
第三节废渣治理
第四节噪音治理
卷十一商业贸易
第一章经营体制
第一节私营商业
第二节合作商店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
第四节国营商业
第二章商品购销
第一节农副产品收购
第二节生活资料销售
第三节生产资料供应
第四节流通渠道
第三章饮食服务
第一节饮食业
第二节服务业
第四章粮食购销
第一节收购
第二节销售
第三节储藏加工
第五章对外贸易
第一节出口商品
第二节经营方式
卷十二经济管理
第一章计划管理
第一节计划体制
第二节计划编制
第三节五年计划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节市场管理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第三节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第四节商标广告管理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第六节经济监督
第三章物价管理
第一节管理机构
第二节物价演变
第三节主要商品销售价格
第四节主要商品收购价格
第五节非商品收费
第六节比价差价
第七节检查监督
第四章标准计量管理
第一节度量衡制
第二节计量管理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第五章统计
第一节项目
第二节调查
卷十三财政金融
第一章财政
第一节收入
第二节支出
第三节管理
第四节监督
第二章税收
第一节农业税
第二节工商税地方税
第三节管理机构
第三章金融
第一节金融机构
第二节货币
第三节储蓄
第四节信贷
第五节债券
第六节保险
第四章审计
第一节机构建设
第二节审计监督
卷十四政权政协
第一章权力机构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节区人大常委会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节公民选举
第二章行政机构
第一节县署县府
第二节民主政府
第三节人民政府
第三章参政议政机构
第一节政协全委会
第二节政协常委会
第三节主要活动
卷十五民政
第一章机构设置
第二章优抚安置
第一节优抚
第二节安置
第三节烈士褒扬
第四节拥军优属
第三章社会救济
第一节定期救济
第二节临时救济
第三节脱贫致富
第四章社会福利
第一节敬老院
第二节残疾人福利
第三节社会保障
第五章婚姻登记
第六章殡葬改革
第一节集体公墓
第二节火葬
第三节移风易俗
卷十六司法
第一章司法机构
第一节旧司法
第二节人民司法
第二章社会治安
第一节治安管理
第二节户籍管理
第三节消防管理
第四节特种行业管理
第五节监所管理
第三章检察
第一节刑事检察
第二节经济检察
第三节法纪检察
第四节监所检察
第四章案件审理
第一节信访诉告
第二节审判
第三节复查
第五章司法行政
第一节法制教育
第二节人民调解
第三节公证
第四节律师事务
卷十七劳动人事
第一章劳动
第一节就业安置
第二节工资福利
第三节退休退职
第四节劳动保护
第二章人事
第一节人员编制
第二节干部录用
第三节干部培训
第四节工资
第五节福利待遇
第六节退休离休
卷十八党派群团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组织建设
第二节宣传教育
第三节纪律检查
第四节统战工作
第五节历届党代会
第六节重大活动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第三章民主党派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
第三节中国民主建国会
第四节中国民主促进会
第四章群众团体
第一节政治团体
第二节经济团体
第三节教科文体团体
第四节其它组织
卷十九军事
第一章军事地形
第一节战略地位
第二节军事要地
第二章兵役制度
第一节募兵制
第二节征兵制
第三节志愿兵制
第四节义务兵役制
第五节预备兵役制
第三章地方武装
第一节阎政权武装
第二节人民武装
第四章民兵
第一节组织建设
第二节军事训练
第三节重要活动
第五章驻军
第六章兵事
第一节古代兵事
第二节现代兵事
卷二十教育
第一章科举教育
第一节儒学
第二节书院
第三节学塾
第四节学堂
第二章学前教育
第一节幼儿园设置
第二节园舍建设
第三节保育教育
第四节幼教科研
第三章小学教育
第一节学校设置
第二节普及初等教育
第三节学制课程
第四节教学研究
第四章中学教育
第一节学校设置
第二节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第三节学制课程
第四节教研教改
第五章职业教育
第一节实业学校
第二节农业中学
第三节职业中学
第六章成人教育
第一节农民教育
第二节职工干部教育
第七章教师
第一节来源
第二节培训
第三节待遇
第八章教育经费
第一节经费管理
第二节勤工俭学
第九章教育管理
第一节行政管理
第二节学校管理
卷二十一科学技术
第一章科技组织
第一节区级机构
第二节乡村组织
第三节民办科研机构
第四节驻地科研单位
第二章科技队伍
第一节专职科技人员
第二节农民技术人员
第三章科学普及
第一节科普宣传
第二节科技培训
第三节咨询服务
第四节科技推广
第四章科研成果
第一节获奖项目
第二节其它成果
第三节成果选介
卷二十二文化
第一章文化设施
第一节文化馆
第二节剧场影剧院
第二章著述
第三章艺术
第一节戏剧
第二节曲艺
第三节音乐舞蹈
第四节书法绘画
第五节摄影剪纸
第四章民间文艺
第一节吹奏乐
第二节锣鼓
第三节社火
第四节灯谜
第五节民间传说
第五章新闻影视
第一节通讯报道
第二节广播电视
第六章图书档案
第一节图书
第二节档案
卷二十三文物
第一章晋祠
第一节祠宇
第二节亭榭
第三节泉桥
第四节碑刻造像
第五节古树
第六节楹联匾额
第七节内外八景
第二章历史文物
第一节天龙山
第二节古遗址
第三节古墓葬
第四节古建筑
第五节石窟造像
第六节馆藏文物
第七节古石刻
第三章革命文物
第一节烈士陵园
第二节革命旧址
第四章文物保护
第一节维修
第二节管理
卷二十四医药卫生
第一章医疗机构
第一节诊所
第二节医院
第三节保健站
第四节防疫站
第二章医疗
第一节医务队伍
第二节医疗设施
第三节医疗技术
第四节医疗制度
第三章防疫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第三节环境卫生
第四节食品卫生
第四章保健
第一节妇女保健
第二节儿童保健
第三节初级卫生保健
第五章医药
第一节药材生产
第二节药品制作
第三节药品经营
第四节药政管理
第六章经费
第一节来源
第二节使用
第三节管理
卷二十五体育
第一章群众体育
第一节武术
第二节球类
第三节棋类
第二章学校体育
第一节体育教学
第二节体育达标
第三章体育竞赛
第四章人才培养
第一节培养
第二节输送
第五章体育设施
第一节区级设施
第二节乡镇设施
卷二十六人民生活
第一章农民生活
第一节收入
第二节消费
第三节住房
第二章职工生活
第一节收入
第二节消费
第三节住房
卷二十七民情风俗
第一章民情民性
第二章生活习俗
第一节衣饰
第二节饮食
第三节住宅
第四节出行
第五节用具
第三章礼仪习俗
第一节婚嫁
第二节生育
第三节寿辰
第四节丧葬
第五节称谓
第六节礼节
第四章岁时祭祀
第一节传统节日
第二节新兴节日
第三节祭祀
第五章良风美德
第一节尊师重教
第二节舍己救人
第三节助人为乐
第四节五好家庭
第五节文明活动
第六章陋习禁忌
第一节陋习
第二节禁忌
卷二十八方言谣谚
第一章方言
第一节语音
第二节词汇
第三节语言特点
第四节词组结构
第二章谣谚
第一节歌谣
第二节谚语
第三节歇后语
卷二十九艺文
第一章诗词赋
第二章散文
第三章碑碣墓志
卷三十人物
第一章人物传
董安于
尹铎
豫让
王烈
王昶
主浑
王济
刘琨
王垣之
王恭
王国安
王睿
王遵业
高欢
唐邕
王劭
李渊
李世民
狄仁杰
王翰
王之涣
王昌龄
白居易
王涯
唐彦谦
白行简
刘知远
刘崇
李三娘
马重绩
刘继元
杨业
杨廷昭
冯文智
王诜
宋德芳
李汾
乔吉
王琼
高汝行
妙峰
阎若璩
段(絆)
杨二西
杨堉
任绶
刘大鹏
胡瀛
穆修易
王惠
胡兴元
郝春元
任尔琪
王墉
张振铃
张鸿逵
杜丕烈
郭松年
孟宪吉
武时景
张友椿
纪廷梓
马负图
王银柱
周洪涛
李奎年
张荣
马乐清
慕湘
任克定
庞全忠
崔则温
王国英
赵良佐
来秉良
江波
常映光
孟二敦
刘云德
赵宗保
池越忠
陈国英
王根盛
第二章烈士英名录
第三章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录
卷三十一附录
一、文献辑存
二、历代县志序
三、本志编修始末
四、历届区地方志编纂(领导组)委员会名录
五、本书编辑人员
六、志余
版权页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