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县土壤志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年8月
ISBN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丹阳县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
目录
封面
江苏省丹阳县土壤志
丹阳县土壤志勘误表
序
前言
图片
彩图一 丹阳县土壤普查验收合格证书
彩图二 参加丹阳县土壤普查鉴定验收会议的全体人员
彩图三 普查队在观察土壤剖面
彩图四 县土壤普查办公室在进行比土评土
彩图五 野外组在查找土壤界线
彩图六 化验员在进行土壤氮素测定
彩图七 孟河平原区土种整段剖面样
彩图八 沿江圩区土种整段剖面样
彩图九 洮滆平原区土种整段剖面样
彩图十 低山丘陵区土种整段剖面样(一)
彩图十一 低山丘陵区土种整段剖面样(二)
彩图十二 参观水稻施肥现场
彩图十三 水稻施锌获得丰收
彩图十四 镇江市农业局局长耿禾兴同志在鉴定验收会上讲话
彩图十五 省、市、县领导同志参观土壤普查陈列馆
彩图十六 李桂荣同志代表省土壤普查办公室颁发合格证书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社会经济
第二节自然条件
一气候
二植被
三地质概况和成陆过程
四成土母质
五地形
六水系、水文
第三节人为因索
一治水
二增肥
三改制
第二章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第一节土壤形成的特点
一季节性的潜育、周期性的干湿交替的氧化还原作用
二不同起源类型的生物累积作用
第二节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依据和原则
二发生层次和附加层次(诊断层次)以及代号
三土类
四亚类
五土属
六土种
第三节土壤分布
一土壤与地形
二土壤与典型地段
三土壤微域分布
第三章土种
第一节灰沙土
第二节粉沙土
第三节乌心灰沙土
第四节小粉沙土
第五节狗头沙土
第六节油沙土
第七节沙心油沙土
第八节夹沙土
第九节漏沙土
第十节黄白土
第十一节黄土
第十二节油泥土
第十三节乌心油泥土
第十四节黄油泥土
第十五节灰油泥土
第十六节乌心灰油泥土
第十七节黄泥土
第十八节白土心黄泥土
第十九节刚黄泥土
第二十节乌心黄泥土
第二十一节粉沙心黄泥土
第二十二节湖泥土
第二十三节乌心湖泥土
第二十四节乌泥土
第二十五节死黄土
第二十六节旱作黄土
第二十七节黄砂土
第二十八节棕色石灰土
第二十九节褐色石灰土
第三十节旱作油沙土
第四章土壤肥力状况
第一节土壤物理性状
一土壤质地
二土壤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氧化还原电位(424)
第二节土壤养分性状
一土壤有机质、全氮
二土壤全磷、速效磷
三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
四土壤微量元素
五土壤代换量
六土壤酸碱度(PH值)
七土壤碳酸钙
第五章土地资源与土壤评级
第一节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概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
第二节土壤评级
一评级的原则和方法
二评级项目指数
三土壤等级及评定
四土壤等级的综合评述
第六章土壤利用改良分区
第一节划分土区、土片的依据和概况
第二节土区土片概述
一孟河高沙平原稻麦(或棉)轮作土区
二沿江圩区新稻土区
三洮滆半高平原老稻土区
四低山丘陵水稻、旱作土区
第七章土壤培肥改良
第一节土壤肥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耕层变浅,犁底层增厚
二土壤养分失调
三障碍因素面积大、种类多
四土壤淀浆板结
五中、低产土壤面积大
六土地(土壤)资源利用开发不合理
七肥料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
第二节高产稳产土壤的特性及培肥
一高产稳产土壤主要肥力特性
二高产稳产土壤培肥
第三节中、低产土壤改良
一板、漏型土壤改良
二粘、僵、渍型土壤改良
三冷、湿型土壤改良
四旱、瘦、薄型土壤改良
第八章土壤肥料建设和成果运用
第一节土壤地力
一土地生产效率
二地力级差
三缩小地力级差的措施
第二节有机肥料
一开辟有机肥源
二加强有机肥料的管理
三科学施用有机肥料
第三节无机肥料
一氮肥
二磷肥
三钾肥
四氮、磷、钾配合
五硅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
六微量元素肥料
七无机肥料的管理
八无机肥料的施用技术
第四节施肥技术的发展和施用方法
一施肥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配方施肥技术
三水稻两次测定施肥技术
第九章丹阳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工作总结
第一节土壤普查野外工作总结
第二节土壤普查图件编制和资料整理工作总结
第三节土壤分析化验工作总结
第四节土壤分类工作总结
第五节第二次土壤普查陈列馆简解
第六节第二次土壤普查组织人员名单
版权页
附图
附图一丹阳县土壤图
附图二丹阳县土壤耕层质地图
附图三丹阳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图
附图四丹阳县土壤全氮含量图
附图五丹阳县土壤全磷含量图
附图六丹阳县土壤速效磷含量图
附图七丹阳县土壤速效钾含量图
附图八丹阳县土壤微量元素点位图
附图九丹阳县土壤耕层酸碱度(PH值)图
附图十丹阳县土壤耕层碳酸钙图
附图十一丹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十二丹阳县土壤评级图
附图十三丹阳县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