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城村志
作者:郑才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年12月
ISBN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红城村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红城村志
版权页
图片
红城村村民委员会
一、国家及省市领导的关怀
一九九年九月十七日巾共宁安县委书记靖殿元(左)和红城西瓜种子公司经理刘国恒在田纪云副总理(右)家客
阿佩阿旺晋美在新闻发布会上为获奖瓜农授奖
一九九年九月十七日下午四时红城西瓜种子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基办东北省西瓜王评比新闻发布会中华人民共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阿佩阿旺晋美(左)和红城村党总支书记尹承富(右)红城西瓜种子公司经理刘国恒(右)副经理关喜俭(左—)在新闻发布会上
一九九0年九月十六日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和宁安县红城西瓜种子公司举办两省西瓜王大奖赛发奖仪式后,把两省历史上最大的瓜王献给亚还会上第个荣获金牌的中国运动员九月十日在国家体委会议室里中国参加亚运会体育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右)从红城西瓜种子公司代表贾占文(左)手中接过个三十七公斤重的大西瓜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清林(左)视察红城村通城木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单荣范一九九三年春视察红城村时为红城村题词
二、红城村获得的部分奖牌、证书
三、红城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二十日红城西瓜种籽公司经理刘国恒参加黑龙江省农业访美代表团图为刘国恒在美国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日至十日红城西瓜种子公司副经理关喜俭随黑龙江省乡镇企业管理代表团到香港访问
一九八三年第二队副队长孙中才在日本群马县农研所进行疏菜栽培技术研究
一九九年五月十日到三十一日红城小学校长魏季华随牡丹江市考察团赴前苏联伯力海参崴、乌斯里斯克等五个城币进行考察此昭片是她在乌斯里考察时所照
一九九年六月十八日香港美通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黄汉潘(右)与红城企业总公司法人代表刘国恒在宁安市中港合资通城家俱材料有限公司签字仪式上签字
四、蓬勃发展的红城经济
红城人载歌载舞走上宁安市街头庆祝一九九五年九月十日实现亿元村
一九九五年十月四日红城村召开实现亿元村祝捷大会红城西瓜种子公司的职工队伍走向会场
红城村实现亿元村祝捷大会会场
红城菜库
红城菜库红城农具厂炼钢生间
红城制粉厂
刘国恒书记在塑料门窗厂检查工作
建筑公司和村民住宅楼
红城砖厂烧砖窑
通城木业有限公司
红城林场的一角
红城村大白菜丰收
红城水库
红城抽水站
红城村村民鸡场
红城果园
红城村委会副王任魏喜成右在果园指导工作
红城大蒜
五、精神文明结硕果、齐心协力奔小康
红城小学教学楼落成典礼
红城小学教学楼全景
村民运运动会
红城女民兵
庆祝老年节
红城村党总支成员和《红城村志》主编、顾问合影。左一主编郑才,左二总支委员李桂云,右一村志顾问李崇贵,右三总支副书记张明宇
一九九七年红城村新建的办公大楼落成
红城村农民歌手王玲一九九四年在村文艺汇演会上独唱
村党政领导和村办各企业领导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精神
村党政领导和各屯领导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精神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貌地质
第一节地貌
第二节地质
第二章气候
第一节气候特点
第二节气温
第三节降水
第四节 日照
第五节 风
第六节 云
第七节雷暴
第八节冻土
附物候
第三章水文
第一节地表水
第二节地下水
第三节水质
第四章土壤
第一节各土类特点
第二节各土类分布
第五章植被
第一节 山地次生林和山地人工林
第二节 田间杂草
第六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植物资源
第三节 动物资源
第四节矿物资源
第七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旱灾
第二节涝灾
第三节洪灾
第四节 低温冷害霜冻
第五节风灾
第六节冰雹灾
第七节病虫鼠灾害
第二篇 建置
第一章疆域变化
第二章历史沿革
第三章地名考述
第四章驻村单位名录
第三篇 农业
第一章生产关系
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
第二节土地改革
第三节互助合作
第四节人民公社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章种植业
第一节作物种类
第二节耕作制度
第三节保护地栽培
第四节种子
第五节农药
第六节肥料
第三章农机具
第一节旧式农具
第二节新式农具
第三节 拖拉机和机引农具、电动机械的发展
第四节机耕队
第四章水利
第一节灌水排水
第二节抽水站
第三节红城水库
第四节水源地
第五章林业
第一节荒山造林
第二节造林普查
第三节林权下放
第四节林木采伐
第五节红城林场
第六章土地管理
第一节 耕地
第二节宅基地
第七章养殖业
第一节畜牧业
第二节鱼业
第三节养蚕
第四节养蜂
第八章经营管理
第一节财务管理
第二节收益分配
第三节 劳动管理
第九章副业
第一节做工经商
第二节搞运输
第三节编织
第四节采集
第五节狩猎
第六节庭院经济
第十章农业学大寨
第四篇 工商业
第一章初期工商业
第一节手工业
第二节商业服务业
第三节采石业
第二章村办工业
第一节小烘炉
第二节粉条厂
第三节农具厂
第四节砖厂
第五节建筑公司
第六节面粉厂
第七节塑料厂
第八节化工厂(草酸厂)
第九节沙场
第十节塑料门窗厂
第三章合资企业
第一节 通城木业有限公司
第二节 红城西瓜种子有限公司
第四章村办商业服务业
第一节 菜库
第二节农贸商店
第三节 电气修理部
第五章股份制
第六章个体企业
第一节个体工业
第二节个体商业
第三节 个体服务业
第四节 个体饮食业
第五节个体建筑业
第六节 个体运输业
第七章粮食业
第一节粮食供销
第二节粮米加工厂
第三节 红城粮店
第五篇村屯与交通
第一章村屯建设
第一节房屋建设
第二节 通讯设施
第三节取暖
第四节供水用电
第五节绿化
第六节环境污染
第二章交通
第一节过境铁路
第二节过境公路
第三节村路
第四节渡口
第五节运输工具
第六篇 财政
第一章纳税
第二章认购债券
第三章信用站
第四章审计
第五章保险
第七篇 党政群团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党员和党组织
第二节宣传工作
第三节纪律检查
第二章村行政
第一节行政组织
第二节政绩概述
第三节选举
第三章群众团体
第一节农民团体
第二节 工会
第三节妇女组织
第四节少年团体
第五节共青团
第六节老年人协会
第八篇 军事
第一章兵役与驻军
第一节服兵役
第二节驻军
第二章武装
第一节地方团丁
第二节 民兵
第三章战备战壕
第一节战备
第二节战壕
第四章战事
第一节大石桥战斗
第二节反帝爱国运动
第三节攻打宁安城
第九篇 治安司法
第一章 治安
第一节治安组织
第二节防火活动
第二章司法
第一节 民事纠纷的调解
第二节普法教育
第十篇 民政
第一章救济
第二章优抚
第三章支前
第四章关心老干部老党员
第十一篇 教育
第一章私塾
第二章学前教育
第一节幼儿教育
第二节学前班
第三章初等教育
第一节西园子小学、北园子小学
第二节第八农会小学(西园子农会小学)
第三节红城小学
第四章宁安县国民高等学校(男高)
第五章成人教育
第一节农民夜校
第二节 派出学习
第三节家长学校
第十二篇科技
第一章 新技术引进、推广及应用
第二章农业科学实验
第一节参加农科站活动
第二节瓜类育种
第三章技术训练
第四章主要科研项目
第一节农业科研
第二节抗静电阻燃聚乙(丙)烯管材的研究
第五章技术职称
第一节农民技术职称
第二节小学教师职称
第六章引进科技人才
第七章能源
第八章教育科研
第九章参与宁安市科技比赛
第一节参与宁安科协有奖比赛
第二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
第十三篇 文化
第一章文化设施
第一节 图书
第二节俱乐部
第三节 电影放映
第四节有线广播
第五节电视
第六节文艺设备
第二章文化活动
第一节文学创作
第二节 民间文学普查
第三节灯展
第四节档案
第五节农民通讯员
第六节报刊订阅
第七节书法美术
第三章群众文艺
第一节 民族舞蹈
第二节农民业余文艺
第三节村民自办秧歌队
第四节参赛活动
第五节校园艺术节
第四章名胜古迹
第一节墓与碑
第二节寺庙
第三节大石桥
第四节泼雪泉
第五节 宁安公园
第六节十里长江
第七节船瓢井
第五章 烈士遗迹及烈士陵园
第一节马骏故居
第二节烈士陵园
第十四篇 医疗卫生
第一章医疗
第一节卫生所建立前的医疗
第二节卫生所
第三节妇幼保健
第四节地方病防治
第五节 民间按摩医疗者
第二章卫生防疫
第三章计划生育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
第十五篇 体育
第一章群众体育
第一节普通项目
第二节传统项目
第二章学校体育
第一节体育教学
第二节竞赛活动
第三章体育人才
第四章体育设施
第一节成人体育设施
第二节学校体育设施
第五章运动会
第六章镇以上体育活动参赛成绩
第十六篇 社会
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 民族构成
第二节性别构成
第三节年龄构成
第四节文化构成
第五节 人口增减
第二章人民生活
第一节解放前人民生活
第二节解放后人民生活
第三节生活习俗
第三章民族
第一节 汉族
第二节满族
第三节朝鲜族
第四节 回族
第五节蒙古族
第四章宗教
第一节 佛教
第二节萨满教
第三节基督教
第五章风俗习惯
第一节岁时风俗
第二节 满族交际常用礼节
第三节婚嫁丧葬习俗
第四节其他习俗
第五节禁忌
第六章婚烟与家庭
第七章方言谚语歇后语童谣
第一节 方言
第二节谚语
第三节歇后语
第四节童谣、敬老民谣
第八章传说
第一节传瓢的传说
第二节 白庙子的传说
第三节鸡鸣山的传说
第四节 呼拉拉贝子的传说
第五节西山的传说
第九章社会新风
第一节 帮助残疾儿童学习
第二节照顾老年人
第三节喜事新办
第四节救落水小学生
第五节 白亚光资助困难儿童
第六节拾金不昧
第七节殡葬改革
第十章重大事故
第十七篇 人物
第一章人物传略
傅明毓
曲学勤
关墨卿
第二章人物简介
孙中国
付英仁
张鸿勋
张万林
第三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四章企业家
第一节红城村乡镇企业家名录
第二节介绍红城村企业家的文章名录
第五章人材输送
第六章荣誉录
第七章 个人和集体参加省以上会议摘记
附录
一、陋习
二、迷信
三、贞节牌坊
四、庙会
五、工夫市
六、操场
七、叫卖
八、日伪罪行录
九、日伪建筑设施所在地
十、烈士遗孤
十一、寿考
十二、接纳知识青年插队
十三、参加镇以上会议发言和刊物上发表文章情况
十四、生产经验总结
十五、红城小学新建教学楼的捐资
十六、红城村实现亿元产值进入亿元村报捷书
十七、红城村村规民约
十八、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公约
十九、红城村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行为规范十项制度
二十、出民工
二十一、工作在外地红城村人对编纂《红城村志》的反映
二十二、红城村1970—1995年规章制度表
编志始末
编纂资料来源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