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志 下卷
作者:云瑞祥 云海 云秀梅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卷记述了土默特左旗地区在建国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土黙特志 下卷
封面题字 乌兰夫
编辑人员
图片
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为《土黙特志》题写书名
中共土黙特左旗委员会、土黙特左施工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美丽富饶的土黙川平原一角
红领巾水库
土黙特左旗府所在地察素齐镇鸟瞰
土黙川上的明珠——哈素海
喇嘛洞召(广化寺)全景
五一水库
察素齐白塔召公园
察素齐清真寺礼拜大殿内景
万家沟公路冰凌桥
雄伟的金銮殿山
土黙特左旗邮政局电大楼
察素齐水泥厂全景
察素齐化肥厂全景
丰收的毕克齐果园
土黙川上的牧群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农田
土黙特左旗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室
土黙特左旗计量所化验室
土黙特左旗人民医院手术室
土黙特左旗民族中学
把什蒙古族幼儿园
察素齐第一小学
土黙特左旗蒙古族学校课堂
察素齐第一中学
土黙特左旗第一幼儿园
多姿多彩的元霄节 文娱活动
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万家沟新貌
土黙特左旗革命烈士公墓
贾力更烈士故居
1961年乌兰夫、吉雅泰、奎璧等同志在土黙特小学校庆时合影
贾力更烈士在抗日战争时期搞地下工作时用过的货郎担和卜浪鼓
抗日战争时期土黙特地区人民支援大青山八路军的军鞋和做鞋用的针线等物
抗日战争时期土黙特地区青年赴延安民族学院学习时用的教材
抗日战争时期绥西地委领导同志用过的豹皮褥子
乌兰夫率领解放军到草原(油画) 妥木斯 作
苏布德(油画) 妥木斯 作
五月的风(油画) 妥木斯 作
草原英雄小姐妹(雕塑) 文浩 作
还俗的老喇嘛(雕塑) 文浩 作
土黙特左旗土壤分布图
土黙特左旗草场现状图
土黙特左旗林业现状图
土黙特左旗邮政线路图
乌兰夫题词
凡例
序
“鉴往事而资治道”——为《土默特志》而作
《土默特志》序
目录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方位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 人口、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 建制沿革
第四节 自然条件
第五节 经济条件
一、工业生产
二、农业生产
三、林业生产
四、畜牧业生产
五、社队企业和渔业
六、商业
第六节 文教卫生与科技事业
第二章 自然志
第一节 地质地貌
一、地理形势
二、地质
三、地貌
第二节 水文
一、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二、地表水
三、地下水
第三节 气象
一、气象特点及形成原因
二、主要气象情况
三、四季
第四节 土壤与植被
一、灰褐土
二、草甸土
三、沼泽土
四、盐土
第五节 物产与资源
一、植物资源
二、动物资源
三、矿物
四、土特产
五、水力资源、能源及其他资源
第三章 建置志
第一节 土默特特别旗阶段
第二节 土默特旗人民政府的成立
第三节 归绥县并入土默特旗
第四节 萨拉齐县并入土默特旗
第五节 土默特左旗阶段
第六节 公社与村镇
一、察素齐镇
二、察素齐公社
三、此老公社
四、毕克齐公社
五、兵州亥公社
六、台阁牧公社
七、沙尔沁公社
八、沙尔营公社
九、白庙子公社
十、三两公社
十一、北什轴公社
十二、塔布赛公社
十三、铁帽公社
十四、善岱公社
十五、哈素公社
十六、大岱公社
十七、只几梁公社
十八、陶思浩公社
十九、把什公社
二十、青山公社
第四章 党组织志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土默特旗委员会的建立
一、建国初期旗委主要工作
二、土默特旗和归绥县合并后的旗委及工作
三、第一届党代会后旗委的工作
四、第二届党代会后旗委的工作
五、第三届党代会后旗委的工作
六、“四清”运动中的代理旗委常委会的工作
七、“文革”初期的旗委班子及其工作
八、旗委瘫痪时期的工作
九、第四届党代会后旗委的工作
十、第五届党代会后旗委的工作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
一、中国共产党土默特旗首届代表会议
二、中国共产党土默特旗第二届代表会议
三、中国共产党土默特旗第一届代表大会
四、中国共产党土默特旗第二届代表大会
五、中国共产党土默特旗第三届代表大会
六、中国共产党土默特左旗第四届代表大会
七、中国共产党土默特左旗第五届代表大会
第三节 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土特左旗委员会党校
第五章 政治志
第一节 政权建设
一、人民代表会议
二、旗人民政府
三、基层政权
第二节 群众团体
一、工会
二、青年团
三、节 女联合会
四、贫下中农协会
第三节 政治协商会议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土默特旗委员会的建立
二、历届旗政协委员会
第四节 政法
一、公安局
二、人民法院
三、检察院
四、司法局
第五节 政治运动
一、减租反霸
二、剿匪肃特
三、禁烟禁毒运动
四、镇反运动
五、土地改革运动
六、抗美援朝运动
七、“三反”运动
八、互助合作运动
九、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十、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十一、肃反运动
十二、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十三、大跃进
十四、人民公社化
十五、整风反右倾运动
十六、整风整社运动
十七、“三反”运动
十八、内部肃反
十九、“五反”运动
二十、“四清”运动
二十一、“文化大革命”运动
二十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十三、落实党的农村各项经济政策
第六节 落实政策工作
一、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的落实政策工作
二、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三、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四、落实党的其它各项政策
五、民族政策再教育
第七节 蒙古族农民土地报酬问题
一、土地报酬的形成
二、土地报酬的取消
三、用多留自留地的办法代替土地报酬
四、土地报酬的二次取消
五、土地报酬问题的落实
第六章 民政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一、建国初期情况
二、普选
第三节 优抚
一、拥军优属
二、优抚
三、烈士褒恤
四、评残换证
五、优抚对象代表会议
六、优抚对象普查
七、革命老根据地的建设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
第五节 抗灾救灾
第六节 社会工作
一、建国初期的社会改革情况
二、社会福利生产和福利事业
三、婚姻登记
四、外流人员的收容遣送
五、公社民政工作
六、其它工作
第七章 人民武装志
第一节 旗人民武装部
第二节 兵役
一、基本情况
二、领导与组织机构
三、服役期限
四、对象与去向
第三节 民兵
一、组织
二、领导系统
三、装备
四、训练与活动
五、民兵代表大会
第四节 战斗与斗争
第五节 战备
一、战备工作的各个阶段
二、组织领导
三、人防工程
第六节 驻军
第七节 立功受奖人员
第八章 计划劳动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简述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的编 制和执行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1952年)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年-1962年)
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年-1965年)
五、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年-1970年)
六、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年-1975年)
七、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年-1980年)
八、第六个五年计划前二年时期(1981年-1982年)
第四节 基本建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三年时期(1955年-1957年)
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年-1962年)
三、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年-1965年)
四、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年-1970年)
五、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年-1975年)
六、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年-1980年)
七、第六个五年计划前二年时期(1981年-1982年)
第五节 劳动就业
一、建国初期情况
二、“一五”至“五五”前期情况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情况
第六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一、动员工作
二、安置工作
三、经费
四、留城工作
第七节 劳动力管理
一、用工制度
二、招工办法
三、劳动力调配
四、奖惩制度
五、劳动服务公司
第八节 工资管理
一、全旗职工工资的演变
二、工资等级
三、调资升级
四、工资水平
五、津贴制度
六、奖金
第九节 劳动保护
一、安全技术
二、工业卫生
三、劳保制度
第十节 劳动保险
第九章 财政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财政税务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税收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财政收入与支出
一、财政收入
二、财政支出
第四节 其它财务管理
一、中央财政向地方借款
二、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
四、农牧业周转金
五、城市工业用电附加
六、国库券
七、国营工业企业折旧金
第十章 金融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人民银行
二、农业银行
三、农村信用合作社
四、建设银行
第二节 建国以来全旗金融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主要工作
一、存款
二、贷款
三、货币管理
四、公债、期票、国库券
第四节 保险事业
第五节 基建拨款
第十一章 农业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农业
一、基本情况
二、农业学大寨运动
三、农业栽培与管理
四、基层机构
第三节 畜牧业
一、发展情况
二、草牧场资源
三、畜禽疫病的预防与治疗
四、畜禽繁殖改良
五、畜牧事业单位
第四节 水利
一、发展概况
二、水利建设
三、水利灌溉管理
第五节 农业机械
一、发展情况
二、农机推广
三、农机管理
四、农机修理与制造
五、农机队伍的培训
六、农机投资
七、基层机构
第六节 经副业
一、果树
二、甜菜
三、油料
四、瓜菜
五、水产
六、药材
七、线麻
八、烟叶
九、养蜂
十、小茴香
第七节 农村经营管理
一、经营方式
二、财务管理
第十二章 林业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建国以来林业发展情况
第三节 区划与树种
第四节 森林资源状况
第五节 林木种子
一、种子采收
二、母树林与种子林
三、种子园
第六节 苗木培育
一、全旗苗圃的建立和发展
二、育苗生产
第七节 植树造林
第八节 森林保护
一、病虫害防治
二、护林防火
三、野生动物保护
第九节 林权林政
一、林业政策
二、林权
第十节 林业投资
第十一节 基层单位
第十三章 工业志
第一节 国营工业
一、管理机构沿革
二、发展简况
三、国营工业单位
第二节 集体工业
一、管理机构沿革
二、发展简况
三、集体工业单位
第三节 社队企业
一、管理机构沿革
二、发展简况
三、社队企业构成
四、社队企业产品
五、主要社队企业单位
第四节 矿产资源
第五节 先进集体和个人
一、国营工业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二、二轻工业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第十四章 交通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公路建设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公路
三、桥梁和隧道
四、公路养护
第三节 铁路
第四节 公路运输
一、简述
二、货运单位
三、客运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
一、运输管理和安全管理
二、管理机构
第十五章 邮电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邮政
第三节 电信
一、长途电话线路及设备
二、市内电话
三、农村电话
第十六章 商业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商业、供销机构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三、物资管理机构
第二节 国营商业
一、国营商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国营商业单位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一、管理形式
二、经营情况
第四节 合作商业
第五节 物资供应
第六节 工商管理
一、市场管理
二、主要市场
三、企业登记
四、经济合同管理与注册商标管理
五、历次物资交流会
第十七章 粮食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基本情况
第三节 统购统销
一、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二、粮食统购
三、粮食统销
第四节 市镇供应
一、粮食供应标准
二、粮食供应办法
第五节 粮油议购议销
第六节 定量、票证与价格管理
一、定量管理
二、票证管理
三、价格管理
第七节 储存与调运
一、储存
二、调运
第八节 粮油加工业的发展
第十八章 城建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察素齐镇的建设与发展
一、基本情况
二、建设规划
三、城镇建设与旧区改造
四、旗人民政府办公楼的兴建
第三节 村镇建设与规划
一、毕克齐公社建设发展概述
二、村镇规划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一、公产房移交
二、私人房地产改造
三、蒙古族房地产交易
四、公产房的建筑与管理
五、建设用地的征用
六、民用住宅建筑形式
第十九章 教育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幼儿教育
一、基本情况
二、旗立幼儿园
三、学龄前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一、基本情况
二、察素齐镇内小学
三、全旗小学学区的划分
第四节 中等教育
一、基本情况
二、旗直中学
三、农业中学
第五节 民族教育
一、小学教育
二、中等教育
第六节 社会教育
一、社会教育机构
二、扫盲运动
三、农民教育
四、职工教育
五、青少年业余教育
第七节 师资
一、基本情况
二、师资队伍的培训
第八节 教育经费与投资
一、财政拨款
二、社会投资
三、校舍
第二十章 文化志
第一节 文化事业
一、机构沿革
二、文化事业单位
三、民族文化与地区文化
四、古迹、革命遗址与游览区
五、出版事业
第二节 广播事业
一、发展情况
二、蒙语广播
三、广播服务事业
第三节 体育事业
一、机构沿革
二、体育运动项目
三、体育设施
四、历届旗运动会和重要比赛
五、体育人物
第四节 文化人物
第五节 主要文学艺术成果
一、文学
二、艺术
第二十一章 科技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主要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
第三节 科技情报
第四节 科学技术普及
第五节 地震
一、我旗的地质构造与地震背景
二、建国以来发生和波及我旗的地震
三、地震机构、基层测报网点和地震知识的普及
第六节 计量工作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第七节 科技人物和科技队伍
一、科技人物
二、科学技术协会
三、科技队伍
第二十二医疗卫生志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基本情况
一、医疗卫生组织的发展
二、经费和设备
三、医疗卫生技术状况
第三节 医疗事业
一、集体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三、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
四、地区医院和公社卫生院
第四节 卫生防疫事业
一、旗卫生防疫站
二、传染病的防治
三、地方病的防治
四、食品卫生
五、厂矿、学校卫生
六、环境保护
七、爱国卫生运动
第五节 保健事业
一、妇幼保健
二、公费医疗
第六节 医药事业
一、旗医药公司
二、药政管理
第七节 医学卫生组织及医药卫生教育
一、医学卫生组织
二、医药卫生教育
第二十三章 社会志
第一节 民族
第二节 宗教
一、宗教简况
二、宗教工作
第三节 风俗习惯
一、时令风俗
二、生活风俗
三、礼仪风俗
四、民间娱乐
第四节 方言
一、建国后我旗方言概况
二、土默特左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
三、谚语
第二十四章 人口志
第一节 建国以来全旗人口概况
第二节 人口的构成
一、性别构成
二、职业构成
三、民族构成
四、年龄构成
第三节 人口的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人口的机械增长
第四节 人口密度及分布
一、人口密度
二、人口分布情况
第五节 人口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
一、人口的教育水平
二、人口的生活水平
第六节 户口管理和人口普查
一、户口管理
二、人口普查
第七节 计划生育
一、机构沿革
二、主要工作
第二十五章 人物志
第一节 人物传
吉雅泰
毕力格巴图尔
姚喆
高布泽博
赵诚
勇夫
康根成
荣祥
恒升
盂纯
李振华
李国玺
云秀桐
任其久
亢仁
咎良
任秉钧
陈志仁
张国宝
云三德胜
李济民
乔书田
田玉
蔡仓小
朱存换
李根车
冯富祥
张大员外
杨修渠
庞补
李状状
根东扎布
郭存温
王有功
李正乐
潘秀仁 赵允义 陈国英
曲步霄
高理亭
胡定良
常忠贤
第二节 名人表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
第二十六章 大事记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附录
附录一绥远省蒙旗土地改革实施办法
附录二绥远省关于蒙民划分阶级成分补充办法
附录三绥远省人民政府为公布结束绥中地区旗县并存实施方案的命令
附录四土默特旗归绥县人民政府(命令)
附录五中共土默特旗委关于结束土默特旗与绥中各县、市旗县并存的总结
附录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解决自治区西部地区蒙古族社员土地报酬问题的办法
附录七平地泉行政区人民委员会(文件)《关于撤销萨拉齐县建制与土默特旗合并的初步方案的报告》
附录八国务院关于设立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撤销土默特旗的决定
附录九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文件《关于设立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撤销土默特旗的通知》
附录十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公署文件《关于设立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撤销土默特旗的通知》
附录十一《土默特志》编 修始末
一、缘起
二、组织与机构
三、基本方法
四、具体工作过程
五、几点体会
后记
土黙特左旗土黙特志编 纂委员会
《地黙特志·下卷》分志编写人员名单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