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村志
作者:池金汉 池帝溅 黄应钊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4月
ISBN 7-218-04263-5
在读
读过
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石碑村的自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石碑村志
版权页
《石碑村志》编纂领导小组
《石碑村志》编辑部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图片
赖竹岩曾任广州石牌区区长、中共广州市石牌区委书记、广州市建设工程局局长、中共广州市建筑工程局委员会书记、广州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池柏良,石牌村人,1998年10月起任广州市天河区副区长。
据民国20年(1931年)《番禺县续志》
建国前石牌村街道和古迹文物图
民国12年石牌村位置图
石牌新闸门位置示意图
2000年石牌村主要街道图
建国前后石牌村范围变化图
2000年石牌村全景图
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与池耀廷(第二排左二)等合照留念
1991年,江泽民夫妇在北京钓鱼台接见池元又等人。
2002年4月,江泽民在北京中南海接见池元又。
195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发给村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德华潘公祠,建国初期曾为广州市公安局石牌区分局所在地
1955年春节,广州工人代表团到石牌村访问。图为群众在岗顶欢迎代表团场面
1991年12月,村两委会成员和天河区、石牌街领导一起研究石牌村第八个五年计划。
1955年春节,石牌山前文化馆庆祝活动。
1990年5月,村干部与原市领导赖竹岩(后排左五)等合照。
1991年12月欢送新兵入伍。
1992年1月举行的村1991年工作总结暨欢送工作队大会
1997年10月,三骏集团公司组织老干部参观学习。
1999年8月18日,广州市、天河区有关领导同志视察石牌村。
1999年9月石牌三骏企业集团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1997年欢送新兵入伍暨欢迎复退军回村。
科工贸大楼
石牌酒店
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公司办公楼
天河北综合楼
华威达酒店(四星级)
岗顶酒店
龙晖大厦
南门小区社员住宅
珠江新城社员住宅(模型)
太平洋商贸中心
石牌新渔港酒楼
东福餐厅
石牌肉菜市场
名优特产石牌藿香
菜田景观
菜田景观
石牌村口牌坊
石牌口涌桥梁
石牌东路
石牌西路
石牌东路夜景
石牌东路夜景
山桔顶寿星小憩园
河阳楼景区
龙胜楼景区
绿荷景区
新溪楼景区
小憩园内的休闲娱乐活动
石牌小学
石牌小学学生在上实验课
石牌村幼儿园
石牌村幼儿园庆祝六一儿童节表演。
1999年3月28日,石牌村民素质教育第一期培训班开学典礼。
村民在上课。
1999年2月10日,石牌文化活动中心落成庆典剪彩仪式。
1999年元宵晚会醒狮表演。
石牌曲艺社演出。
1998年5月,石牌“三骏杯”龙舟竞赛。
各村龙舟来访盛况。
1999年6月,石牌“安居杯”龙舟赛在石牌口涌举行。
2000年9月,董兆致获第27届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赛亚军。(图为庆功会上与天河区、石牌街及石牌三骏集团领导合照。)
1996年12月,石牌“天龙杯”足球赛在新建成的村足球场举行。
1999年11月,石牌“三骏杯”篮球赛在村篮球场举行。
原市领导赖竹岩(左一)等参加了《石牌村志》评审会议。
《石牌村志》审稿会议。
《石牌村志》编辑部人员合照。
池氏宗祠
董氏宗祠(重修前)
董氏宗祠(重修后)
潘氏宗祠(重修后)
潘氏宗祠(重修前)
陈氏宗祠
华光古庙
瑞藻家塾(又称娘妈厅 重修前)
丽庄家塾(又称五房厅)
瑞藻家塾(重修后)
龙胜义学(又称龙胜堂)
玉虚宫(北帝庙)
善平书室(又称善平厅)
天后古庙(娘妈庙)
石龟(又称石仁)
石狗
玉虚宫龙亭(用酸枝木制造 重修前)
天后宫龙亭(用紫檀木制造 重修前)
玉虚宫龙亭(重修后)
天后宫龙亭(重修后)
孙中山手书“为国杀贼”牌匾(仿制品)
石牌新闸门门额阳文石制
丽庄家塾门额阳文石刻
瑞藻家塾门额阴文石刻
朝阳闸门门额阴文石刻
玉虚宫门额阳文石刻
善平书室门额阴文石刻
古旧鳌耳屋
南镇闸门阴文石刻
古旧闸门
三板石路
古旧民居
潘祠古榕树
山桔顶古榕树
古屋檐砖雕
石牌小学古榕
石牌小学古榕
原东石牌村古榕树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一、南宋时期
二、清朝时期
三、中华民国时期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一)天河区建区前
(二)天河区建区后
第一章自然地理
第一节地理范围
一、民国时期
二、建国初期
三、2000年
第二节自然条件
第二章建置
第一节建村源流
第二节建置沿革
第三章人口
第一节姓氏人口概况
第二节人口发展
一、人口数量
二、人口变动
三、密度
第三节人口结构
一、年龄结构
二、文化结构
第四节外来人口
一、清代以前
二、民国时期
三、广州沦陷时期
四、抗战胜利至建国前
五、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六、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
第四章姓氏宗族
第一节主要姓氏源流
一、池姓
二、董姓
三、潘姓
四、陈姓
五、冼姓
第二节其他姓氏源流
一、谢姓
二、罗姓
第三节族谱
一、族谱概况
二、族谱节录
第五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 道路 桥梁 街道
一、道路
二、桥梁
三、街巷
第二节交通
第三节水
第四节能源
一、电
二、燃料
第五节生活设施
一、电话
二、有线电视
三、邮政
第六章石牌地区城市化进程
第一节城市化进程溯源
一、民国初期
二、建国后初期
三、天河区成立后
第二节石牌地区市政道路
第三节驻石牌地区政府机构
一、建国前
二、建国后
第四节石牌地区的科学技术
一、科研机构
二、科技街 科技园
第五节石牌地区商住楼与住宅小区
第六节石牌地区商业、酒店、市场、银行
第七节石牌地区的学校(中学及以上)
一、建国前
二、建国后
第七章乡村建设
第一节民房建设
第二节文明村建设
一、公共事业建设
二、建村牌坊
三、评选文明户
第三节住宅小区
第八章乡村管理
第一节村级管理机构
第二节村级领导人更迭
一、建国前
二、建国后
第三节治安管理
一、机构设置沿革
二、治安制度
三、管理成效
第四节计划生育
一、宣传政策
二、节育方法
第五节外来人口管理
第六节环境整治
第七节公益福利
一、老人活动之家“小憩园”
二、敬老楼
三、老人节
四、建立农民退休制度
第八节民政事务
一、机构设置
二、拥军优属
三、社区服务
四、纠纷调解
五、劳动就业
六、婚姻管理
七、无偿献血
第九章武装
第一节地方武装
第二节民兵
一、组织建设
二、主要活动
第三节兵役
第十章经济综述
第一节建国前的经济概况
第二节建国后的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农业
第一节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
一、水利建设
二、农田基本建设
第二节农业耕作技术
一、推广良种
二、合理施肥
三、防治病虫害
四、推广农业新技术
第三节农作物
一、水稻
二、蔬菜
第四节经济作物
第五节 畜牧 水产
一、猪
二、“三鸟”
三、塘鱼
第六节易地农业
一、水产养殖
二、饲养业
三、种植业
第七节特产:石牌藿香
第十二章村属企业及商业
第一节村属企业
第二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
一、清朝至1930年的工商业
二、1931~1949年的工商业
三、建国后的工商业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
第四节墟市
第十三章教育
第一节幼儿教育
第二节初等和中等教育
一、教育沿革
二、教育方法和内容
三、小学附设初中班
第三节成人教育
一、建国前
二、建国后
第十四章文化体育活动
第一节文娱组 文化室
第二节龙舟竞渡
第三节醒狮 武术
第四节球类 棋类
第五节体育运动会
第十五章文物古迹
第一节祖祠及厅
一、池氏祖祠及厅
二、董氏祖祠及厅
三、潘氏祖祠及厅
四、陈氏祖祠
五、冼氏祖祠
六、梁氏厅
第二节庙宇
一、车公庙
二、玉虚宫
三、天后古庙
四、华光古庙
五、观音庙
六、慈圣公庙
七、文昌阁
八、金花古庙
九、康公庙
十、三娘古庙
十一、土地庙
第三节其他古物
一、石龟
二、石狗
三、石狮
四、石螺
五、石马
六、大猪王
七、社神坛
八、牌匾石刻
九、龙亭
十、石牌闸门
第十六章村民生活
第一节建国前
一、生活概况
二、饮食
三、衣服
四、居屋
五、日用物品
第二节建国后
一、经济收入
二、生活消费
第十七章医疗卫生
第一节建国前
一、重大瘟疫
二、诊所药房
三、民间治疗方法
第二节建国后
一、卫生员(医生)
二、合作医疗
第十八章风俗习惯
第一节节日习俗
一、主要节日
二、其他节日
第二节诞辰祭祀习俗
一、土地诞
二、文昌诞
三、观音诞
四、北帝诞
五、天后诞
六、牛佛诞
七、关帝诞
第十九章华侨 港澳台同胞
第一节移居概况
第二节落实侨房政策
第三节对家乡贡献
人物
一、人物传
(一)池柏
(二)池德周
(三)池洪辉
二、历代进士、举人、秀才
三、人物专记
(一)全国劳动模范池元又
(二)击剑健将董兆致
(三)种菜女能手陈女
事件专记
一、修筑五陂塘
二、孙中山题“为国杀贼”牌匾
三、重修六陂塘
四、增加鸡笼岗陂储水量
五、石牌村解放
六、东石牌村搬迁
七、清匪反霸 减租减息
八、土地改革
九、农业、商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十、“大跃进”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
十一、“四清”运动
十二、“文化大革命”运动
十三、股份制和撤村改制
附录
一、侵华日军在石牌村罪行录
二、村荣誉录
三、文献资料辑录
(一)文件
(二)资料
(三)回忆录
后记
您可能喜欢的图书
相关标签
读书动态